第202章 《時間規劃局》(第2/3頁)

李謙第一部電影也才一億票房而已,她原本想著有個五千萬票房,就不枉李謙兩個字了。

不光蘇侖這導演,哪怕也在劇組幫了忙,參與了後期的齊玉昆和郭凡,也有些不可置信。

“老大,要按你說的,《花木蘭》不會爆的話,那《超時空同居》票房能到兩億吧?”

“不太好說,就算《花木蘭》票房不會太高,但是前期排片肯定不會少的,中影和伯納聯合發行呢,被這耽誤一個星期的話,再就是到了12月,我的片子要上映,更沒有排片了,那時候盜版也早出來了。”李謙搖搖頭。

熱門档期就是這個壞處,競爭太大了。

《2012》已經是爆款了,《花木蘭》哪怕不是中影、伯納聯合發行,就憑趙瑋和陳昆之前主演的《畫皮》大賣兩億,又是大制作大片,排片也不會少的。

三部大片,現在的市場容納不了,必須要有犧牲。

12月開始一個星期一部爆款,那就真沒排片了,更何況還有盜版。

即便破兩億有難度,不過郭凡對於這部電影取得的成績還是有些不解,“老大,可是《超時空同居》這片子,到底最大的賣點在哪呢,這票房大爆也太突然了吧?”

首先不單單是李謙的原因,《夜店》作為喜劇片口碑也好,也是李謙監制,只賣了五千多萬而已,肯定了其他原因。

“受眾問題吧。”

李謙想了想道,“愛情片其實一直被忽視了,現在女性觀眾的比例已經和男性觀眾持平了,甚至在很多城市,還要遠超男觀眾。”

“再就是喜劇,這兩年流行的黑色喜劇,其實受眾並不高,準確地說是願意去電影院看黑色喜劇的觀眾不多,之前《夜店》的票房分析,在一線城市的票房比重就遠低於平均水平,各個地區,一二線城市觀眾的口味也都不一樣。

大城市和二三線城市,觀眾口味是有區別的,倒不是說什麽大城市的人就品味高,只是環境不同罷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超市空同居》兼具喜劇與愛情,這就抓住了女性觀眾,而且主要的笑點和感情戲,都不會和大城市青年、小鎮青年有距離感。

這就是為什麽古裝片在一二三線市場通殺的原因,不像現代背景的片子,風格不同都容易會損失一部分觀眾。”

國內現在也有機構針對每年各種各類型做的票房調查,針對各個年齡段、各個城市,很容易就得出結論。

喜劇片、驚悚片在二三線城市的票房通常會好於一線城市。

賀歲档的《三槍拍驚奇》,在南方的票房、口碑絕對會比北方差很多。

李謙記憶裏有一部很華麗的片子《小時代》,根本不用等這片子出來,李謙現在就能猜到,南方的票房和口碑絕對要超過北方,二三線城市的情況也要比一線城市好,這種虛構的華國夢,更容易受到二三線城市年輕觀眾的追捧。

純粹是環境差異造成的,一線城市本就繁華,對於片中的虛假的浮華、精致不會太熱情。

不光是一二三線城市,連華中、華南、西南、華北各個地區,觀影習慣都不一樣。

西南地區女性觀眾占了60%,華南地區16%的觀眾是在晚上9點之後進場的,都是全國之最。

“70後、80後、90後各個地區各種年齡段觀眾比例也不一樣,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受眾也不一樣,這些分析你們有空也要關注關注。

做商業電影一定要了解市場,不能不問世事,那就跟光電的官老爺一樣,好萊塢前兩年就在吐槽他們,年年送古裝大片去沖奧,其實他們早就膩了,咱們還以為人家喜歡看呢。”

郭凡深以為然,“這就跟追女孩一個道理,得弄清楚人家的喜好,大學的時候,我室友追一個女孩子,第一次他們去吃了麻辣燙,聊的很挺開心的,他就以為人家很喜歡麻辣燙,以後每次都去吃,結果人家不是特別喜歡,次次吃也吃膩了,我同學也沒發現,就玩完了。”

“凡哥,你說的那個同學……是你自己吧?”佟莉雅冷不丁地插了一句嘴。

“不是!不是,怎麽會是我呢,你看我像那麽蠢的人嗎!”郭凡立即反駁。

“嘿嘿。”

“說了我同學,室友,睡我下鋪的室友。”又強調了一句。

眾人也都憋著笑。

“行了,別揭人家傷疤了,你們快去慶功發布會吧,別遲到了。”

把蘇侖他們幾個趕去酒店參加發布會,李謙自己就不去了,這時候以《超時空同居》的熱度,已經用不到李謙了,別去搶了他們的風頭。

……

“來老郭,這兩天休息想了個好點子,還是科幻類型的,你看看能不能拍。”

這話一出,郭凡立馬就來了興趣,立志要拍科幻大片的他,這幾天可是傷透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