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來暑期档湊湊熱鬧!(第2/3頁)

什麽樣的片子賣多高的票價,一張電影票少四五塊錢,甚至八九塊錢,再乘以數百萬觀影人次,那就不是個小數目了。

《生死頻率》因為口碑和上座率一直很堅挺,最後平均票價都達到了30塊錢一張,算是大片的正常票價了。

而《赤壁》這個陣勢,在一線城市晚上時段賣個100塊錢一張票,李謙不覺得有什麽奇怪的,甚至不早點去的話,頭一個周末票都不好買。

《黃金甲》06年上映的時候,一線城市一到晚上各個電影院全都排起長龍,80、100塊錢的電影票都要搶著買。

大導演的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哪怕其他導演的電影更精彩,都沒法去比。

而且,一般導演連好點的排片都拿不到,拷貝都不會準備那麽多,在起跑線就輸了。

去年的《生死頻率》口碑那麽好,就算和《無極》這部大爛片同時上映,90%都會被碾壓。

什麽質量、口碑,碰到這種熱度的電影,哪怕是爛片,都沒有後發先至反超的可能。

在你口碑還沒有傳開的時候,人家十天就破億了,還比什麽比。

當然,現在已經有了一部票房破億的電影,和《無極》同時上映的話,那結果不好說了。

《大白鯊:復仇》哪怕第一部網大有四百萬觀眾看過,但是跟《赤壁》完全沒法比,隔兩個星期上映保險一點。

畢竟中影直接、間接控制著全國半數的電影院,再加上伯納那條全國排前十五的保利萬合院線,以及兩家公司+澄天的發行能力,去了連排片都沒有。

哪怕你口碑好,人家自己投資了一大筆錢,也不會給你多少排片。

至於《127小時》,和《大白鯊》同時上映也不會互相有什麽影響,畢竟票房潛力在那,占不了多少排片,拿個兩三千萬票房都是大爆了。

而且兩部電影李謙都掛了個監制的名頭,到時候一起上映,也是個噱頭。

畢竟再晚就到奧運會了,那可是舉國歡騰的盛事,電影市場說不定會受到影響。

……

六月下旬,《赤壁》鋪天蓋地的宣傳已經能讓人預感到暑期档的火熱盛況了。

即便只有這一部電影,也是熱鬧非凡。

不過李謙已經閉關動手《月球》的剪輯了。

作為獨角戲,並且場景又少的電影,剪輯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地方在於整體結構,直接參考好萊塢三幕式的結構就行了。

就是前半段和那套公式差不多,好萊塢三幕式結構,通常就是按照:開場畫面、人物鋪墊、確立主題、激勵事件、對立發展、故事開始、故事發展、重要轉變、危險逼近、深淵時刻、靈魂抉擇、故事高潮、大結局、畫面結束,這樣一個結構。

而且每一個階段都精確到了分鐘。

大體上都是按照這個思路來,不過公式都是死的,靈活運用就行了。

《月球》大體就是按照這個結構來的,畢竟就一個演員、兩個角色、兩個大場景。

一開場,有點像環境紀錄片,不斷閃過城市、公路、樹木、樓宇……展示出了地球的景象,簡單地引出了能源危機問題。

這是開場畫面。

正因如此,所以人類要在月球上開采能源,很簡潔、生活化地交代了故事背景。

接著男主角在月球一個人工作生活,孤獨寂寞,和開場畫面的地球上的繁華形成鮮明的對比。

再插入一個孤單從月球望向地球的特寫,一起奠定了這部電影傷感、略微沉重的基調。

在月球上的生活就是人物鋪墊了,不過這個鋪墊有點長,畢竟環境特殊,沒有足夠的鋪墊,後面就無法代入進去。

結構上簡單,但是獨角戲搞不好最容易讓觀眾睡著了,畢竟從頭到尾就看男主角一個人,又不是沒穿衣服的美女,沒那麽大吸引力。

不過李謙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剪好這部片子。

時間一天天過去,暑期档也越來越近了。

6月底樊彬彬主演的動作電影《精舞門》上映,11天拿到1100萬票房,基本也就這樣了。

倒是好萊塢電影《全民超人漢考克》5天拿到3500萬的不俗票房,現在好萊塢電影的票房也越來越高了。

不過,隨著《赤壁》的上映,這些電影也全都淪為了炮灰。

首日2700萬,首周4天票房高達1.08億!

這個數據,已經超過以往的任何一部電影,包括目前的內地影史票房冠軍《滿城盡帶黃金甲》。

“牛逼啊!”

看到這個數據,李謙都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四天1.08億,比兩年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四天9600萬還要高了一千萬。

這個數據,雖然口碑不是很好,不過破三億是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