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李謙的野望(第3/3頁)

算了,慢慢找吧,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碰到了合適的人選。

李謙也不糾結這個事,去了趟光羨,和對方把《月球》的合同簽了。

這部電影的投資成本大概在1300萬,其中所有演員片酬加起來也就幾十萬,除去劇組工資、設備、膠片的費用之外,1000萬是用在特效上面。

主要就是內外攝影棚,各種高科技的模型,以及大頭的後期渲染費用……

渲染才是特效的核心!

就固定的兩個場景,1000萬足夠了。

其實按原版的樣子,撐死兩百萬特效費用,不過科幻片總得有科幻片的感覺,有高科技的感覺。

不過,李謙的導演、編劇片酬漲到了五百萬,相當於兩個一線大花旦,加一個一線小生的片酬,和一個甄子單、謝聽風差不多。

五百萬相對於票房破億的導演來說,說高不高,說低不低,這個價格,票房破億的導演都不一定請的來。

有價無市,對於動輒幾千萬投資的大片來說,根本不算什麽,總比用這五百萬請一個甄子單強吧。

總成本1800萬,李謙出1170萬,占65%,剩下35%裏光羨占20%,另外15%還是拿出去做資源置換,不管是各大院線還是各地光電都行。

說是出1170萬,其實把錢打進項目的賬戶之後,李謙立馬就能拿500萬片酬出來。

這次光羨比《生死頻率》多占了5%的投資,王長天也很滿意。

一步一步來嘛,至少說明李謙是可以商量的,這次20%,下次說不定能爭取30%,再過兩年光羨加上發行費,就能拿大頭了。

很愉快地簽了合同,雙方交換合同,又在另一份上簽上名字。

收好合同,王長天又從李謙手裏接過經過修飾之後通俗易懂的文學劇本,滿臉期待。

“我可以一直都在期待李導的新片啊,這劇本我先看看,再去送審。”

王長天連劇本都沒看過,不過這不重要,億元票房導演,新片2000萬不到的成本,換了華陽和伯納,照樣會不看劇本就簽合同,畢竟又不是幾千萬的大制作。

“希望不會讓王董失望。”

李謙笑笑,接著把發行合同簽了下。

有了一部票房破億的電影,發行分成也從10%降到了8%,降了兩個點。

另外,光羨需要墊付宣發費1400萬,其中接近400萬的拷貝費用,大概500個膠片拷貝。

這第二部電影可不能寒酸了,票房就是沖著上億去的,宣發和拷貝規模自然也是要有相應的規模。

合同敲定,光羨拿去送審,沒多久神通廣大的媒體也從光電那裏得到了李謙新片的進一步消息。

媒體知道了,那觀眾自然也很快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