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給李謙打工了(第2/3頁)

半個月才100塊拷貝,等那時候花都泄了。

對於《大白鯊:復仇》的300個拷貝、500萬宣發費用,王長天也沒有任何意見。

就算李謙不說,不簽合同,他也不會給少於這個規模的宣發。

400萬人看過第一部,還在暑假造成轟動,就算是外行都知道,續集只要不是太差,大賣是肯定的。

而且幾乎不需要像《生死頻率》一樣等口碑慢慢發酵,上座率慢慢上去了,再加大拷貝投入。

《大白鯊》本身就有不小的名氣,更別說還有李謙的加成,剛上映就得大規模把拷貝鋪下去,盡快搶占票房。

畢竟前兩個星期的票房才是大頭,晚了的話,那可就大打折扣了。

唯一的意見就是,李謙掛個監制的名。

好歹《生死頻率》也馬上破億,如果順利破億的話,那李謙就是億元票房俱樂部導演,這個名頭可老之前了,更別說第一部就是他拍的。

必定賺錢的項目,王長天也非常愉快地簽了合同。

至於另一部《127小時候》,這個片子光看故事還是挺有趣的。

不過全片80%的鏡頭就是主角被巨石卡在山縫裏,也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雖說《狙擊電話亭》也是一個人的獨角戲,但是那好歹中間有外賣員、黑社會、警察來制造沖突。

而且背地裏的殺手無時無刻不在,說是獨角戲,其實是雙主角,只不過另一個主角只有聲音不露面罷了。

《狙擊電話亭》全程緊張刺激,不斷有矛盾和沖突。

但是這個《127小時》……

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獨角戲了,連第二個人的聲音都沒有。

而且主角還一動不能動,《荒島余生》主角好歹還能在荒島中活動呢。

確定觀眾不會睡著嗎?

雖然對這部電影無感,並不看好,不過100萬成本而已,就是讓他給李謙一百萬現金都無所謂。

就算李謙不需要光羨的投資,王長天也得爭取到,這點投資事小,和李謙的合作才是關鍵。

投資合同簽好,依舊是李謙投70%,也就是70萬。

接著是宣發合同。

“王總,這部電影太過小眾,我們的目標也就是特定的懸疑片愛好者,初期50個膠片拷貝、100萬宣發差不多夠了。”

雖然鄧朝的名氣隨著兩部大片的大賣急速增長,但《集結號》張翰宇才是絕對主角。

《生死頻率》雖說是雙主角,不過兩人的角色設定就決定了,父親這個角色會更出彩。

而且,四大花旦主演的片子也經常就是幾百萬票房,在內地演員沒有單抗一部高票房電影之前,再大的名氣都不要去談票房號召力。

票房號召力,首先得證明有拿高票房的能力。

連一部單抗大賣的電影都沒有,還談什麽號召力。

50個膠片拷貝、100萬宣發,初期也就夠了,到時候看情況再調整就是了。

王長天也痛快地簽了合同,這點錢就不用去計較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繼續和李謙保持深入牢固的合作。

四份合同簽完,以後就是齊玉昆、郭凡他們自己的事了。

自己的電影只能自己拍,李謙偶爾一兩次去看看還行,總不能常駐他們劇組指導拍攝,那不幹脆成了自己拍的了。

兩個項目,八份合同,全部簽完之後,各自收好自己那四份。

李謙能主動來合作這兩個項目,那說明雙方的合作還是很愉快的,王長天心情也好得很。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他自己的項目,第一部電影破億有望,王長天對第二部電影也更期待了。

“李導,不知道你下一部電影有沒有想法了?”

李謙笑道,“有了個構思,不過還沒開始動手,過段時間吧,還沒那麽早。”

“那是當然,這一個多月李導也辛苦了,而且去年半年拍了三部電影,可得好好休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啊。”王長天連忙道。

下一部有想法了就行,王長天也知道拍電影不能急。

就算是內地最高產的馬小剛,也無法保持一年一部電影,過去十年還有兩年沒有作品上映,只要李謙下一部電影今年能夠上映就足夠了。

李謙下午還要去趟傳媒大學有個見面會,也就沒有多待。

把他們送出公司,張召跟著王長天來到董事長辦公室。

“王董,要是李謙下一部電影,我們還是只有15%的份額,怎麽辦?”

“我能怎麽辦?”

王長天有些無奈地搖搖頭,《生死頻率》的大賣,讓王長天既高興又後悔。

當初也沒想到這部電影能爆成這個樣子,本以為有個三千來萬票房,多點份額少點份額也無所謂,反正就那麽點錢。

就算點映口碑很好,首日拿到了360萬,把目標又調高到了5000萬,也就是有一點點後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