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再逢

曹家在臨安頗有名氣, 不僅是因為曹家出了個有能耐的兒子,更大的原因在於曹家的老太太。

曹老太太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善人,最最虔誠的禮佛人,在這臨安城內, 沒人不認識曹家這位老太太的。修橋鋪路、派粥贈藥、捐建學堂善堂……不止臨安城的窮人, 附近城鄉的窮苦人家, 多多少少都受過老太太的接濟, 都管她叫“老善人”。

曹家雖然在城中有座大宅子, 但老太太並不樂意住在宅子裏,做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老祖宗。家中替她在城郊置了塊地,蓋了三間大草屋, 余下的全都開墾成菜田, 老太太閑來無事就在田裏勞作, 七十歲的老婦人,扛起鋤頭走起路來仍舊虎虎生風, 一點沒老態,所種的菜果除了自家留用一點外, 全都分贈了附近的百姓。

曹家祖上並非權貴世家, 幾代人都務農,皆是老實本分的莊稼人。曹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日子並不好過,上有久病的二老,下有四張嗷嗷待哺的嘴,和丈夫一年到頭辛苦,也就混個勉強糊口, 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也曾拿著碗四處借糧討食, 可村裏人都窮, 沒人願意賒米予她, 所幸遇到個遊方的和尚,將化緣得來的兩升米全都贈給了她,這才助她熬過那段艱難歲月,從此大字不識的她便信了神佛。

老太太一共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大字不識的普通莊稼人,最疼的是最小的兒子,就是那很小便參軍從戎的老三曹海。曹海腦袋也最靈光,進了軍營,上了戰場,拼死搏殺掙回戰功步步高升,成了江寧廂軍的指揮使,全家都跟著雞犬得道,建起大宅院、過起奴仆成群的富貴日子。

除了曹海外,老太太剩下的兒女都在身邊,如今長大也都各自成家生子,好幾房人住在一起,再加上曹海的嫡妻二妾與四個孩子,一大家子好幾十口人,熱鬧得不行。

人人都誇老太太有福報,生了個有出息的好兒子,老來享福。老太太卻總覺得兒子在戰場上殺人,手上沾了業障不好,日日替他念佛抄經。

曹海在外頭是威風凜凜說一不二的將軍,可在老娘面前還是小兒子,家裏最是孝順的就是他,甭管在外得了什麽好東西,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娘。老太太生病,再忙他都要趕回來看望,親手伺候羹湯。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殺了簡家三十七口人。

曹老太太興致勃勃地同四周村民講佛經中因果報應的典故時,坐在她身邊的小娘子心裏想的卻是,惡人橫行,報應何在?

“舒娘,發什麽愣?”老太太連講三個典故,轉頭看小娘子。

她擡頭:“在想您講的典故。天道昭彰,報應不爽,可見神佛有眼,惡貫滿盈之人,終有天譴。”

曹老太太在城郊茅屋住時,常坐在村口招呼村民講些佛經典故。她是個有趣的人,講起故事生動別致,很得附近村民與孩子喜歡。坐她身邊的舒娘,是最近才搬來的小娘子,父母雙亡孤苦無依,來的那天就幫了老太太一回——畢竟是年事已高,老太太在田埂間摔著了,正遇上舒娘,她費力把老太太扶抱到旁邊,將自己弄得一身泥汙。

曹老太太很喜歡她,覺得她大概就是與自己有佛緣的人,去哪兒都愛叫上她,這小娘子雖然年紀輕輕,但行事穩重,每每都能把老太太照顧得妥帖,又有耐心聽老人家說話,一來二去更入老太太的心。

“所以人生在世,莫以為做的惡行能瞞得住人,便是世人不知,老天也看得清清楚楚。”老太太撫著她的手,慈祥笑道。

她也笑了:“每次聽您講故事,總是獲益匪淺。”

村民已經漸漸散去,她還陪著老太太說話。

“那是你與佛有緣。”曹老太太溫言道,又問起她近日起居,末了感嘆,“可憐的孩子,一個人苦了你。”

“母親既然喜歡舒娘子,又憐她孤獨無依,何不認她做了義女,如此一來,也讓舒娘子有個家可依,而母親也多個女兒排解寂寞。”趕來接老太太回去吃飯的曹家二媳婦走上前來,插話道,手中牽的小女孩七、八歲大小,看到老太太就松開母親的手,飛撲到曹老太太懷中一陣撒嬌,又叫“舒姐姐好”。

曹家人自是不能讓曹老太太一個人來城郊住,身邊總有媳婦孫子孫女陪著,一段時日下來,與舒娘也都熟悉了。

“這怎麽成?舒娘身份低微,實在不敢高攀。”小娘子受寵若驚地站起來搖頭道。

曹老太太卻一拍腿:“這主意甚好,我怎麽沒想到?什麽高攀不高攀,莫不成你嫌棄我這老婆子?”

“自然不是,老太太菩薩一樣的人兒,我親近都來不及,怎會嫌棄,只是……”她為難猶豫地看著老太太,水霧彌漫的眼眸叫人心頭陣陣生憐。

“既然你不嫌,那便這麽說定,找個好時間跟我回府見見我這些兒子媳婦,把這親認了。”老太太越說越起興,絮叨了半天才被二媳婦給勸回去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