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邊啟明星(第2/4頁)

祁丹朱垂眸,手指摩挲著茶盞的白瓷杯壁,輕輕‘嗯’了一聲。

吳望儒當年就是因為君鶴晏的事狠狠得罪了錦帝,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他還是沒有放棄。

祁丹朱在心裏輕嘆一聲,真不知道該說吳望儒執著,還是該說他傻,這世上像他那樣敢於逆流而行的人已經太少了。

君行之看著孟九思問:“匈奴應該不會毫無緣由地答應幫父皇,他們可是提出了什麽條件?”

匈奴可不是善人,不是好相與的主,錦帝如果想讓匈奴幫他,必然要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孟九思輕輕點頭,“我當時也是聽父親醉酒後無意中提起此事,因為感興趣所以多問了幾句,並不知道其中細節。”

他微微頓了頓道:“我只知道當年陛下的兩位義兄一直反對他的做法,所以他們都沒有跟陛下一起前去找匈奴談判,陛下最後是跟沈大人一起去的,他們最後答應匈奴……奪得天下後,會每年給匈奴一萬擔糧食。”

“一萬擔?”祁丹朱和君行之忍不住驚呼了一聲,心中訝然不已。

一萬擔糧食絕非小數,幾乎等同於大祁一年收到百姓進貢糧食的數量。

他們終於恍然大悟,徹底明白過來,難怪錦帝一直拖延送糧過來,根本是因為他手裏已經無糧。

錦帝之所以假裝不知道沂臨縣還有三萬災民,不是他故意為難他們,而是他手裏沒有糧食,大祁糧倉裏的糧食早就已經被他偷偷送去給了匈奴。

匈奴生活在大漠,那裏糧少,極為缺糧,他們每年四處爭搶,就是為了獲得肥沃的土地,錦帝當年有求於他們,他們難怪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令祁丹朱和君行之意想不到的是錦帝竟然就這樣答應了,他為了奪得天下,竟然將百姓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就這樣送去給了匈奴。

他們兩個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孟九思沉思道:“我當初聽父親說完,曾經留意過,這些年來,從未有人聽說過朝廷會送糧給匈奴,所以我本來以為這件事陛下早就已經想辦法解決了,可現在看來,陛下很有可能一直偷偷將糧食送去給匈奴,只是瞞過了眾人,所以才無人知道。”

如果錦帝不兌現承諾,匈奴根本不可能善罷甘休,一但引發戰亂,錦帝當年作出的承諾就會公布於世,百姓們如果得知此事,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錦帝無論如何也要將此事瞞下,一定會按照約定交出糧食。

如果是這樣,那麽所有的一切都有了解釋,錦帝得知沂臨縣的災情後,本來就拿不出那麽多糧食,所以他在知道李奎林將三萬災民隱瞞下來的事後,便順勢而為,只假裝不知道實情。

他故意派君行之前來,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了君行之,他也是故意當著朝臣的面,承諾兩個月後送來剩下的糧食。

他之所以承諾兩個月後,是因為現在正值豐收的季節,各地都在收糧上交朝廷,兩個月後糧倉就能再次蓄滿,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有充足的糧食送來沂臨縣了。

如此一來,錦帝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匈奴的事隱瞞下來。

君行之想到這些年來百姓辛辛苦苦種的糧食都進了匈奴的口,就忍不住眉心深蹙。

他擡頭問:“父皇當初承諾給匈奴送多少年糧食?難道要一直這樣送下去嗎?”

如果大祁的糧食年年都被錦帝偷偷送去給匈奴,那麽大祁的百姓該怎麽辦?如果再發生沂臨縣這種情況,難道依舊束手無策,只能犧牲百姓嗎?

孟九思伸出兩根手指比了一下,開口道:“二十年,陛下答應匈奴給他們送二十年糧食,每年一萬擔,明年正好到期。”

君行之輕輕點頭,但依舊未感覺有絲毫輕松,只覺得心裏沉甸甸的。

錦帝在朝堂上處事公斷,他本以為錦帝是一名好皇帝,可如今看來錦帝只是一位善用權謀的‘好’皇帝罷了。

祁丹朱目露譏諷,如此大事,錦帝竟然就這樣隱瞞了這麽多年,這些年來,還不知有多少個‘沂臨縣’的百姓,就因此被犧牲掉。

現在錦帝與匈奴的暗中交易馬上就要結束了,他當然不會願意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因為沂臨縣的事將此事曝光,所以他不惜選擇犧牲沂臨縣的百姓,也決不肯讓此事浮於水面之上。

君行之擰眉,忍不住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麽大的事情,難道這些年來,父皇就這樣隱瞞下來了?”

孟九思聲音沉沉道:“陛下畢竟是皇帝,神通廣大,又有沈大人一直在暗中幫他處理此事,他們能將此事隱瞞下來不難,更何況這些年來百姓們越來越富裕,糧倉也越來越充足,本來糧庫存糧極多,可保萬無一失的。”

他微頓了一下道:“只是沂臨縣本就是產糧盛地,之前沂臨縣受了蝗災,不但用了糧庫裏的一部分糧食,還沒辦法像往年一樣進貢糧食,導致糧庫裏的存糧少了不少,這幾年風雨不調,很多地方都糧產欠收,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糧庫空虛,今年沂臨縣又再次受了旱災,還是無法進貢糧食,也是因為如此,糧庫裏的糧食才徹底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