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結局(第2/3頁)

河水碧綠,波紋上泛起點點金光。

她站在甲板上觀望,身側的李珣道:“這一路得走好些時日,你若是覺得乏,咱們便停一停。”

林秋曼笑道:“不乏,遊山玩水的,極好。”

李珣失笑。

沿途走走停停,覽盡秋光。

一行人極其低調,跟尋常百姓那般隱沒於山間鄉野,或流連於市井城鎮。

林秋曼是極度享受的,她喜歡人間煙火,也喜歡這大好河山。

待到隆冬時,漫天飛雪繽紛,二人很有情趣地聽雪賞梅。

林秋曼聞著馥郁芬芳,打趣道:“照咱們這進度,估計到樊城得明年下半年了吧?”

李珣不緊不慢道:“無妨,如今京中安定,天下太平,我們對以前的大周皆采取懷柔政策,剛柔並濟,百姓們都不想過混亂日子,一時半會兒不會生事。”

林秋曼:“那極好。”

李珣:“遇到冥頑不靈的,就打;遇到聽話的,則招安。”又道,“這些年那些大周權貴被我們慣養得太好,沒甚骨氣,倒是底下的些許士大夫很有風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很值得敬重。”

兩人就前大周的一些治國話題聊了起來。

李珣的包容性極強,他會認真分析別人的好與壞,然後將實情糅合,得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理念見解。

林秋曼單手托腮看他,是欣賞崇拜的。

接近年關時,京中出了變故。

當初李珣離京的路線無人知曉,包括宋致遠等人。

為防被追殺,他甚至安排了五六隊車馬偽裝。

他不信任所有人,但華陽,他卻是信的。

這道消息是華陽傳來的,她是唯一知道他去樊城路徑的人。

當時李珣正同林秋曼用飯,兩人還商量在城裏過年。

老陳匆匆而來,拿著京中送來的信函道:“郎君,京中告急,華陽府求助!”

林秋曼詫異道:“發生了什麽事嗎?”

李珣放下筷子,接過信函來看,只有簡短幾句。

聖上病重,楚王造事,速回奪位。

李珣若有所思地把信件遞給老陳,“你自個兒慢慢用,我去商量些事。”

林秋曼點頭,心裏面雖困惑,卻也沒有多問。

晉王府的幾個隨從舊部聚在一起商議,有人質疑這封信函真假,也有人振奮高興,李珣則一臉凝重。

老陳道:“郎君是回還是不回?”

李珣輕輕摩挲血玉,“自然要回的。”頓了頓,“老傅你們先走,去打探實情。”

傅東來道:“領命。”

李珣:“先去跟玄甲營那邊聯絡,莫要貿然現身,以免打草驚蛇。”

傅東來點頭。

接下來一眾人又細細商議了一番。

林秋曼獨自在屋裏有些忐忑,她來回踱步,蓮心安撫道:“主母勿要擔憂,殿下會想法子的。”

林秋曼正色道:“能讓大長公主傳信來,可見是出了大事。”

蓮心閉嘴,心裏頭也七上八下的。

也不知隔了多久,李珣才進房來,蓮心退了下去。

李珣握住林秋曼的手道:“京裏頭出了岔子,我得回去一趟。”

林秋曼急急問:“什麽岔子?”

李珣沉默了陣兒,才道:“聖上病重,阿姐喚我回去。”

林秋曼難以置信,“聖上才多少歲數啊,年紀輕輕的怎麽就病重了?”

李珣並未回答這個問題,只道:“此事來得緊急,你一路顛簸是吃不消的,先暫且留在此地,等我平了這事再來接你,如何?”

林秋曼不高興道:“要等多久?”

李珣想了想,“我也吃不準,最早也得等到來年開春了。”又道,“我把陳叔留在這兒,有他照應你們,我回京也要放心得多。”

林秋曼沒有說話。

李珣輕輕捏她的臉,“不高興了?”

林秋曼:“大過年的,晦氣。”

李珣失笑,“我也不願。”

第二日李珣把她送到隔壁的小縣城藏身,是個鄉下地方,頗清凈。

臨走前兩人膩歪了陣兒,林秋曼道:“一路可要小心些。”

李珣親昵地蹭她的額頭,“你也要保重身子。”

不多時外頭傳來聲音,“郎君,該走了。”

李珣應了一聲。

林秋曼替他整理鬥篷,認真地看了會兒他,“去吧。”

李珣親了親她的面頰,這才開門出去了。

這一去,又是好幾個月。

鄉下僻靜,照料她們的鐘大娘不是個多話的人,林秋曼適應得也快,日子雖然枯燥了點,但勝在清凈。

過完年後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林秋曼懶洋洋地坐在椅子上曬太陽。

鐘大娘家養的土狗在她腳邊打盹兒。

那狗子叫阿黃,特別親人,林秋曼很喜歡逗它。

老陳去河邊釣了幾尾魚回來,林秋曼興致勃勃地拿它來熬湯。

晚上人們坐在一起用飯,鐘大娘贊道:“林娘子的手藝好,這湯真是鮮得咬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