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吳嬤嬤即將下線(第2/4頁)

裘娘子搖頭道:“奴不甘心,奴想把麗娘要回來。那焦氏這般作踐奴的孩兒,奴想把她送進大獄,讓她也嘗嘗被人作踐的滋味。”

林秋曼若有所思,“你就是想報復焦氏,是嗎?”

裘娘子:“她不配為人母,譚二郎不作為,護不住自己的親生女兒,奴要搞得他譚家妻離子散。”

林秋曼看向麗娘,溫聲道:“麗娘你恨你繼母嗎?”

譚麗娘沉默了許久才聲如細蚊回答:“怕。”

林秋曼又問:“你祖母打你嗎?”

譚麗娘搖頭,說話斷斷續續,“繼母,兇,他們也怕。”

林秋曼沉吟片刻,方道:“麗娘的耳朵沒法醫治了嗎?”

裘娘子搖頭,“奴問過好多個大夫,已經聾了一年多,治不了了。”又道,“她現在的性子跟悶葫蘆似的,一天說不到兩句話,從來不會笑,只知道說怕,總躲人。”

林秋曼憐憫道:“那便是被打怕了。你呢,又是個什麽情況,若把她要回來,你家裏同意嗎?”

裘娘子:“奴家中只有奴一個獨女,家境尚可,有田地可以養她。”

林秋曼:“你夫家呢?”

裘娘子黯然道:“奴姻緣不順,嫁過兩個男人。與譚二郎和離後,再嫁的男人病死了,回了娘家沒什麽念想,後來聽說了麗娘的事,便找到譚家來,於是才有了這茬。”

林秋曼深思道:“如此說來,家中父母是贊許你把麗娘討要回去的。”

裘娘子點頭,“他們贊許,就只有這麽一個外孫女,卻白讓譚家這般糟蹋,聽了麗娘的事情後,家母氣得飯都吃不下。”

林秋曼:“家人贊許就好辦。”又道,“譚家在何處,我得先去打聽麗娘的情況才好做決斷。”

裘娘子道:“在良坪村,河灣口。”

林秋曼:“你母女二人呢,如今借住何處?”

裘娘子:“邊陽街橋頭賣豆腐的那家人便是奴的遠房親戚,姓裘,一問便知,很好找的。”

林秋曼:“你這事我接了,一有消息便去知會你,應該很快的。”

裘娘子展顏一笑,“多謝二娘!”說完母女又要磕頭,被林秋曼攔了下來。

把二人送走後,張氏回來道:“這案子該接,那焦大娘忒心狠了,就該入大獄關她一陣子。”

林秋曼失笑,“看來張媽媽是被氣狠了。”

張氏義憤填膺道:“那孩子才多大呀,連耳朵都被打聾了一只。焦大娘自個兒也是做母親的,還這般狼心狗肺,就該把她送官。”

林秋曼:“先瞧瞧情況再做定論。”

良坪村在城郊,倒也不遠,午飯後林秋曼親自走了一趟,先去找的裏正。

從裏正處詢問過譚家的情況後,陶裏正連連擺手道:“莫要提那焦大娘,她可是整個良坪村出了名的悍婦。”

林秋曼來了興致,笑盈盈問:“陶裏正何出此言?”

陶裏正的妻子胡氏插話道:“那焦大娘好生了不得,估計整個良坪村的女人都跟她吵過嘴,是個欺弱的主兒。”

林秋曼試探問:“我聽說她家的公公婆婆都懼怕她。”

胡氏:“不止他們懼怕,就連那譚二郎也是軟骨頭,沒一點男人骨氣。”又八卦道,“譚二郎的前妻裘氏生了個女兒麗娘,譚家覺得擡不起頭來,裘氏後來一直無孕,聽說兩人和離了。”

“和離後譚二郎再娶焦氏,她卻是個爭氣的,一下子給譚家生了個兒子。那可了不得,此後譚家揚眉吐氣了。焦氏平日裏橫行霸道的,鄰裏之間少不了拌嘴,每每與其他鄰裏罵戰時,她總戳人脊梁骨。若是哪家沒有兒子的,那才叫罵得難聽哩,所以是出了名的潑婦。”

林秋曼:“如此說來,此人風評極差。”

胡氏:“譚家娶了這麽一個媳婦,沒人願意同他家往來。”

林秋曼繼續道:“譚家先前的裘氏因為無法生育兒子才與譚二郎和離的,焦氏一來就得子,她性子又烈,那前妻留下來的女兒只怕是會吃些苦頭的。”

胡氏:“這我倒不清楚。”

陶裏正道:“俗話說民不舉,官不究,此乃家事,我們是不會去過問這些的。”

林秋曼點頭,“是這個理。”

從陶裏正家中出來後,她又去了一趟河灣口,從鄰裏口中打聽到譚麗娘挨打的事實。

那女郎很為譚麗娘打抱不平,憤憤說道:“天可憐見,都是當娘的,焦大娘心狠手辣,那孩子常常被打得大喊大叫,我們這些旁人聽著都揪心。”

林秋曼:“譚家的公婆沒勸阻嗎?”

“嗐,譚家眼裏頭只有兒子,女兒都是賠錢貨,打死了還少一張嘴吃飯呢。”

這話林秋曼聽得糟心。

那女郎又八卦了好一陣子,眼見天色晚了,主仆才打道回府。

弄清楚事情經過後,林秋曼開始琢磨怎麽寫訴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