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我不放心你跟何世安……(第2/4頁)

汪愷也吃驚,沒料到朝廷派下來的官兒生得這般俊。

聽說是晉王,他就更詫異了,忙跪拜行禮。

李珣擡了擡下巴,“你就是汪愷?”

汪愷回道:“正是。”

李珣指了指他,“你上報說淮西弩坊無需自查,沒有任何紕漏,可屬實?”

汪愷嚴謹道:“回殿下,弩坊造箭院的數目質量等工藝程序皆有一套完整流程,卑職只需按部就班,嚴密把控,每月底再清理查驗,便不會再出紕漏,故卑職敢狂言淮西弩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李珣贊賞道:“說得好,看來你是認可這套管理制度的。”

汪愷點頭,“認可,卑職家中世代皆是軍匠出身。家父一生造作軍器,除工藝外,也熟知整套流程。若說他是實操者,那卑職就是檢驗者。這套體系法則由兩代人親驗,可以說是非常完整的。”

得到他的認可,李珣非常高興。

不過光靠嘴巴是不管用的,只有親自查驗,才能見真知。

接下來的幾天李珣和同來的官員就弩坊裏的兵器進行詳查,從制度材料,到工藝,再到質檢入庫,一系列流程挨著盤查。

事實證明汪愷所言不假,當初由武帝建立起來的一整套體系是非常完善的,只要按部就班,嚴格執行,中間就不會出現紕漏。

汪家用兩代人來檢驗這一體系的可行性,而出現紕漏的莫過於貪與疏忽。

先前宋致遠打趣,說這一查下去,說不準還能在老鼠窩裏撿到寶。

李珣確實撿到寶了,他覺得汪愷跟秦秉南是一類人,都是執行力極強的人,而且有些迂腐,不擅長機變。

這樣的人是適合幹實事的人,只要你給他一套準則,他便能在準則內把事情幹得漂亮。

兩個年輕人就軍器話題進行一番剖析。

汪愷家中世代都是幹的這個,自然比李珣深入了解得多。而李珣是在戰場上廝混的人,論起兵器的厲害之處,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二人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些觀點能契合,有些觀點則相悖,大體上都是能深入溝通交流的。

直到老陳來說夜深時,李珣才問:“什麽時辰了?”

老陳:“快要到子時了。”

汪愷起身行禮,“卑職倒把時辰給忘了,殿下早些歇息吧。”

李珣點頭,做了個打發的手勢。

待汪愷離去後,老陳服侍他洗漱更衣,笑道:“這人倒很討郎君喜歡。”

李珣:“是個有點意思的人,若淮西查驗了沒出分毫紕漏,我便讓他去給我查諸州作院,順便再考核整頓其他作坊,一舉兩得。”

老陳贊許道:“如此一來,郎君要省事得多。”

李珣:“事事親力而為,我也吃不消。”

在淮西弩坊查了五天,皆如汪愷所說,沒出任何紕漏,所有軍器嚴格按照朝廷頒布下來的標準執行,且賬目清晰,各方面都井井有條。

李珣很滿意。

離開淮西時,他命汪愷把事務暫且交接給副使,隨後進京去軍器監待命,有其他事要安排他幹。

汪愷頗有些詫異。

李珣騎在馬背上,說道:“我原本是想來殺雞儆猴的,沒想你還挺有幾分能耐。現今各州作院都在自查,你交接好事務便入京待命,到時候朝廷會派人去審查,你若能把這差事替我辦好了,軍器監的編判職位便給你,你敢不敢接?”

聽到這話,汪愷忙跪了下去,“卑職不敢!”

李珣:“我就問你一句,敢不敢接,想不想往上爬?”

汪愷沉默。

李珣又道:“你說你家中世代為軍匠,就你一個文人熬出了頭,現在我給你指了路,你是願意繼續呆在淮西呢,還是進京謀求更遠的出路,全在你的意願。”

汪愷猶豫半晌,才咬牙道:“卑職敢接!”

李珣居高臨下道:“好,我就喜歡有志氣的兒郎。你且把事務交接清楚,速速進京待命。”

汪愷:“卑職領命!”

李珣一行人打馬而去。

汪愷望著遠去的眾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熱血。

他是不甘心一輩子守在淮西弩坊的,更不願意像父親兄長那般長年累月幹軍匠。

現在晉王給了他出路,只要他有本事去拿,他便能一展抱負。

想到自己日後有可能監管全國的軍器質檢調派,汪愷整個人都沸騰了。

在李珣回京的途中,林秋曼又接了一件差事。

有時候閑暇她也會監督侄兒侄女的功課,林湘倒是溫順聽話,林競就要費心得多。

林秋曼脾氣暴躁,惹得不快時直接提著棍子追著林競滿院子跑。

那孩子正是叛逆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姑侄二人你追我趕,林競大聲嚷嚷,說要被打死了。

周氏忙出來護他,林秋曼火冒三丈道:“你個兔崽子,看我今兒不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