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你們想看的名場面(第2/3頁)

蓮心點頭。

林秋曼鄙夷道:“把我嚇成這般,還算有點良心。”停頓片刻,嘴硬道,“他以為這樣就能震住我嗎,膚淺!”

蓮心勸道:“小娘子如今還在病中,可千萬莫要動怒傷身。”

林秋曼憤憤道:“明天我林二娘又是一條好漢!”

蓮心掩嘴笑起來,看樣子已經無大礙了。

休養了兩天,林秋曼又原地滿血復活。

如今這裏的事情都辦得差不多了,她憋不住去問那尊大佛什麽時候才挪回京。

李珣拿著書籍打量她,想到那天自己的無恥行徑,回避她的視線道:“我的錢還沒討完。”

林秋曼:“……”

李珣:“等朝廷的人到了再說。”

林秋曼忍不住問:“倘若殿下一直湊不夠修河堤的錢呢?”

李珣板臉道:“你這話我不愛聽。”

林秋曼嫌他的效率太慢了,出主意道:“晉王府家大業大,捐些善銀修河堤建民生是好事,殿下何不在功績碑上做文章?”

李珣挑眉不語。

林秋曼:“奴倒有個法子,把功績碑做成排面,以殿下為首,讓那些鄉紳都以把名字刻錄在上面為榮。”

“不僅吉州如此,京城裏頭也可以大勢宣揚一番。華陽府那裏也能討筆錢來,有殿下和大長公主做排面,那塊功績碑就不是一般的功績碑了。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尊榮,只要讓人們產生把名字刻上去就是光宗耀祖的心理,這錢就籌得容易。”

聽了這番話,李珣的心思活絡了,若有所思道:“此計甚妙。”

林秋曼:“那奴能早些回京嗎?”

李珣撫掌露出酒窩,點頭道:“可。”

沒隔幾日,一行人動身回京,秦家人送他們離城。

不少百姓得知消息前來送行,紛紛跪地呼千歲等語。

李珣頗為感觸,說道:“渭城遭此一難,往後三年賦稅減免,待河堤重修,定能重振家園。”

聽到三年賦稅減免,眾人無不高興。

臨別前李珣又仔細交代了一番,秦秉南一一應承。

林清菊緊握住林秋曼的手,依依不舍道:“你與晉王同路,一定要慎言,切莫口無遮攔,知道嗎?”

林秋曼點頭,做了個砍頭的手勢。

林清菊被逗笑了,“這回秦家也算是因禍得福,待河堤修繕完工,我們就有機會回京團聚了。”

林秋曼:“我等著你回來。”又道,“喬兒過來。”

秦喬溫順地走上前,林秋曼一本正經道:“我阿姐就交給你照料了,你可要乖乖聽話,切莫惹她生氣,知道嗎?”

秦喬:“姨母放心,喬兒定不負姨母所托。”

林秋曼拍拍他的腦袋,笑眯眯道:“小大人,日後回京了姨母帶你去醉霄樓吃好吃的。”

秦喬也笑道:“姨母一言為定。”

二人拉鉤為定。

不遠處的李珣瞥了一眼,露出不屑的表情。

幼稚。

回京的路上順遂通暢,倒也沒有其他事情發生,不做多敘。

林秋曼一到京就直奔林府報平安,周氏見她好模好樣的,激動得熱淚盈眶。

今天恰好沐休,林文德也在家中,聽到她回來了,匆匆過來探望。

林秋曼高興道:“待寧江河堤修繕完工,阿姐他們一家人也有機會回京了,晉王親口許諾調姐夫回京,給五品!”

周氏笑得合不攏嘴,林文德半信半疑道:“當真?”

林秋曼點頭,“自然是真的。”

當即把渭城的情形粗略講了一番,聽得眾人心神澎湃。

林文德點評道:“殺得好,該殺!”

周氏:“你一個女郎家,竟去公堂上看殺頭,膽子也真大。”

林秋曼膨脹道:“我還做了回主簿的差事,做口供記錄,不過那堂審都是做做樣子,早就已經審過了,貪官是殺給老百姓看的。”

林文德慶幸道:“還好你們姐妹二人運氣好,一路有晉王護佑,我與阿娘日日擔憂,頭發都愁白了不少。”

林秋曼:“現在也算雨過天晴了。”

周氏:“如此說來,大娘一家也算因禍得福。”

林文德:“日後他們調回京,咱們聚起來也要方便些。”

周氏感慨道:“四郎總算熬出頭了,當初看中他狀元出身,哪曾想仕途不順,苦熬了這麽些年才得見天光。”又道,“這次可多虧了二娘你幫襯,要不然大娘不知道怎麽熬過去。”

林秋曼嘚瑟道:“阿娘你快誇誇我,我是不是很厲害?”

周氏笑盈盈道:“你呀你,別闖禍就已經不錯了。”

林文德也笑道:“二娘確實跟以前大不一樣,委實了不起,當得起男兒。”

這彩虹屁很是受用,林秋曼尾巴都要翹上天了。

與此同時,晉王府裏寂靜安寧。

李珣換下一身便服,站在廊下逗弄籠子裏的金絲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