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做人要有點野心(第2/5頁)

首先是鄧導這個人。

鄧導在熊貓電視台混了二三十年了,是個老油條一般的人物,從內到外都是如此。

這樣的人,做事習慣了權衡。並不是說權衡不好,而是當一個人習慣了圓滑,他能表達出來的情感往往會虛一些。

不論是什麽電影,最要緊的一點是一定要有誠意。

鄧導真能克服自己二三十年的職業病,以一顆赤誠的真心來對待溫澈的電影嗎?

嚴悅有點懷疑。

再則,嚴悅覺得溫澈選鄧導,對鄧導本人也好,對溫澈也好,都是一種壓力。

以鄧導如今的江湖地位,在電影界不敢說,但在綜藝訪談節目類,他稱一句老大哥,沒人敢說一句不是。

再有個幾年鄧導就該退休了。

以他這個歲數和業界地位,只要安安穩穩在原來的位置再等個幾年,就能順順當當在綜藝訪談類節目的獎項裏拿個終生成就獎,為他的職業生涯做個完美的謝幕。

這種時候,鄧導要是忽然被溫澈拉到了另外一個圈子裏,要是再一不小心沒拉好,拍出來的東西不太行……

老實說,老大哥也是要面子的。到老了忽然翻車,難免有點晚節不保的意思。

溫澈也可能會因此惹一身腥。

嚴悅對此實在擔憂。

但溫澈並不是心血來潮才想起的鄧導。

很多人都忘了,做慣了節目的鄧導,其實是拍紀錄片起家的。

他的《老城二十年》給溫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想起手中這個劇本,溫澈腦海裏浮現的畫風,竟然就是那種紀錄片的畫風。

鄧導就這麽出現在溫澈的備選名單上了。

假如時隔二三十年,鄧導仍然能有當年拍紀錄片的功底……溫澈覺得他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嚴悅的顧慮溫澈也能理解。

她想了想,道:“這樣,咱們先試試。咱們有意向的導演們也得一個個問档期,可以先從鄧導開始。

“這畢竟也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咱們可以先看看鄧導感不感興趣,又感興趣到哪個程度。合不合適的,到時再談。”

溫澈出了正月十五就給鄧導遞了劇本。按照她的預計,三五天之內,最多一周,鄧導怎麽著也該給她個回話了。

誰知一直等了快兩周了,鄧導那邊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就在溫澈想著她是不是再去跟鄧導問一問的時候,新的一天,她接到了簡澤陽的電話,說有一個叫鄧少秋的家夥在他們公司門口等了一個早上,探頭探腦的,看上去不太正常。

不太正常?

不能吧?

溫澈急匆匆趕了過去。

溫澈到的時候,鄧導正坐在待客室裏,捧著一杯熱水怔怔出神。

彌勒佛一樣的鄧導仍然一身圓潤,但形容看起來有些狼狽,胡子拉碴的,頭發甚至還打了結,看上去落魄極了。

他怎麽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了?

溫澈都有點不敢認了,“鄧導?”

鄧少秋回過神來,看清溫澈眼底的關切,苦笑一聲:“讓你看笑話了,我真是……我一周沒睡好了。”

嚴悅的擔憂並不是無的放矢,她猜鄧導也猜對了三分。

鄧少秋這種人,圓滑至上,臨到了了,哪可能再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添一分風險?

他自己都覺得不可能。

時隔多年,鄧少秋覺得自己對拍電影已經不感興趣了。

年輕時的紀錄片早就成了他後來給小年輕吹噓的資本。當年往事,成了一個符號。偶爾他興致來了,就能借此感嘆一句,說他曾經也有才華,是個實打實文青。

再多的就沒有了。

鄧少秋覺得自己早就忘了電影了。

但溫澈畢竟給了他劇本嘛,雖然不是全的,但鄧導還是看了看。

溫澈尊重他,她的面子他得給全了。

劇本不長,鄧少秋很快就看完了。

他開始睡不著了。一閉上眼,眼前的畫面就多了起來。紛紛擾擾的,一會兒是一個看不清模樣的人在晃來晃去;一會兒是有人在哭在笑;一會兒是有一道聲音在後悔、在懊惱……

鄧少秋輾轉反側,沒忍住起來又翻了一遍劇本。

他自己枯坐了一夜,心緒亂成了一團。

他老伴看不下去了:“既然放不下那就去拍。你還真當自己有幾斤幾兩了還?你那點面子算個球?怎麽還有包袱了?

“人家小溫是投資人,賭得比你大。她都敢邀請你了,怎麽你連答應都不敢?”

誰不敢了?!

誰不敢?

鄧少秋嘴硬得很,卻還是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裏,拿出年輕時晝夜顛倒對待第一部 作品的熱情,老老實實、一組又一組地畫起了分鏡手稿。

越畫心越虛。

鄧少秋都不記得自己畫了多少遍了。一會兒覺得自己才華絕世,一會兒又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