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2頁)

“不不不,”葉安連忙阻止,“勞煩將自己最新最拿手的東西寫在上面,哪怕是一些天馬行空的猜想也無所謂。”

“就比如……”葉安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幾行字,“震驚!我們腳下的大地,很可能是顆球!”然後還在旁邊畫了個簡筆畫,一只肥碩的狸花貓用爪子撥弄著一顆球,球上三五小人嚇得瑟瑟發抖。

在場眾人:“……”

韓公廉覺得不解,率先發問道:“葉主編,在下覺得此事不妥,韓某雖說只在工匠之事上小有成就,但子曰:‘知之為知之’我們自己都拿不準的東西,怎麽能去誤人子弟呢!”

他言談間頗為不客氣,葉安卻沒怎麽放心上,他心知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這樣,對知識很有敬畏之心,於是溫和道:“韓官人所言甚是,所以我們寫的時候,也要說明白,不過是自己的一些猜想,歡迎讀者投稿反駁。實不相瞞,我一直認為,知識這東西,閉門造車是沒辦法更進一步的,相信讀者也會有自己的見解。”

沈括在旁邊聽得若有所思:“也剛好能解決我們投稿不足的問題。”

葉安笑了笑,沒有答話。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大宋雖說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領先,但人們對數理化工的知識依舊淺薄,需要讓人帶著入門。那麽問題來了,一個四五歲的幼兒,想要讓他對科學感興趣,是直接給他個初中課本,還是讓他看藍貓淘氣三千問?

想也知道是後者,本來葉安搞這種學術期刊也沒打算真引領工業革命什麽的,能起到奠基作用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經過這麽一解釋,其他人雖說略有微詞,但也只能捏著鼻子照做。

很快,第一期《大宋理學旬刊》便向世面出售,原本嘛,大宋朝每日印的書多了,市面上一大堆,大家也都沒當回事兒。結果沒過幾天,便出了件大事兒……

館閣校刊,同知太常禮院司馬光上表痛罵國子監祭酒王安石妄議朝政,縱容底下學生胡言亂路,貶低聖人之言,要求罷免其職位。

原來王祭酒就算是在國子監教書,本質上也是個閑不住的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變法大計,並經常就朝政發表言論。這一來二去的,自然就被許多保守的士大夫看不過眼。司馬光雖說才二十七歲,但因為成名早,私德優秀。在保守黨中有些分量,便被攛掇著去煞煞那臟鬼的威風。至於葉安那本期刊,完全是順帶的。

可王安石是什麽人啊,天生的拗相公,每天在國子監裏管些小崽子,胸中憋著一口悶氣。見有人往槍口上撞,立刻回擊!據不完全統計,在短短的三天,王祭酒一共上表了七八封奏章,外加幾首詩賦,把對手完全打懵!

士大夫們偃旗息鼓了,覺得犯不著跟這村夫一般計較,但司馬光卻被激出火氣,他未及冠就中了進士甲等,才學也是過硬了。兩人就這樣隔空對罵,金句頻出,就連瓦子的說諢話的藝人都忍不住借鑒。

王安石與司馬光此時不過是兩個京城小官,上朝都要站在隊尾那種,大佬們自然不會將二者放在心上。不過連帶著的,《大宋理學旬刊》卻火了。

眾人發現,裏面奇思妙想不斷,雖說不怎麽相信,但拿著看一樂也是挺好的。甚至有許多小孩子看完忍不住去問家裏大人,什麽“我們真的是在球上嗎?”“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是怎麽做的?”

當然了,也有許多不服的投稿痛罵葉安等人,葉安也不藏著,挑出一些真的運算過、相對理性的放到下期,讓讀者看到不同觀點。至於其他,也都紛紛禮貌回信,稱期刊只接受對此物有一定了解者的稿件。

投稿人氣得半死,還真有些不信邪的去研究算學工學,只為把葉安真正打倒!

就在葉安每天申稿申的不亦樂乎之時,開封城外突然傳來噩耗,京兆府突發瘟疫,並且已向四下蔓延,有的地方已經控制不住了。

得此消息,葉安當時便面色慘白,中牟縣,離京兆府可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