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繁榮》(下)(第2/5頁)

以墨家現在的實力,公輸子自知沒有辦法和秦始皇抗衡,他們只能寄希望於其他同樣遭受迫害的學派。

如果百家真的能夠團結在一起,起碼有了和始皇談判的資格。

在此之前,水淮桑對於始皇和秦國相當厭惡。就算他自稱“始皇帝”又如何,他害得墨家學派四處流亡,害死自己眾多師弟、師妹。

可是當水淮桑隨著公輸子走遍秦國,去尋訪那些其他學派傳人的時候,水淮桑心中才逐漸有了自己的印象。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雖說秦律嚴苛、民不聊生,但是也能夠看得出來,秦國變法的目標是真的想要盡快讓整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何以超速發展?作為君王的秦皇在百姓背後不斷揮舞長鞭,百姓如同耕駑馬一般,被驅使向前。

這樣做法正確與否,水淮桑也沒有答案。

某天水淮桑在和公輸子坐而論道的時候,他情不自禁感嘆道:“如果要是秦王為人再寬厚一些,不用這麽急功近利,他或許真的稱得上千古一帝。”

聽到水淮桑對於秦始皇的評價,公輸子總算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沒有急急忙忙帶著水淮桑直奔鹹陽,又何嘗不是想待水淮桑多看看這世界呢?

無論別人怎麽評價秦始皇,但真正還是應該要自己去辨別。看到水淮桑不像以前那樣單純和偏激之後,公輸子滿是欣慰。

想到要和這樣的人物對抗,公輸子只能露出無奈的苦笑。

這天下之大,除了始皇外,公輸子想讓秦硯水淮桑看一看人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這百家的傳人!

其實他們的行蹤並不難找,因為很多學派並不像他們這般處境維艱。

原因很簡單,當初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時候,鮮少有直接反對秦國的學派,而擁有著“兼愛”、“非攻”理念傳承的墨家不僅反對,而且身體力行。墨家不止口頭號召,甚至墨家還組織自己的軍隊,制作機關獸、機關人,號召天下的工匠一起去對抗秦國。

“墨家即以振世救弊為主,一變而為俠。”

那時墨子在世,墨家聲望如日中天,振臂一呼,秦國聲望頗受影響,始皇對墨家恨之入骨。

如今要清算,自當從墨家始。

或者說其他學派的處境也沒有如沒有墨家學派的處境這麽差。

法家已經逐漸歸順了秦王朝,而且整個學派又隱隱約約以宰相李斯為首;至於儒家,對於現在的秦皇統治天下也有作用,正在歸順秦國;農家、縱橫家、兵家、雜家更是和始皇密切相關。

“諸位糊塗啊!我墨家只是一個開始,秦皇絕對不會就此罷休的!”公輸子的苦口婆心根本無人應答。

————

孔修明和卡爾他們這些觀眾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秦硯在拍電影的時候,似乎在不斷的拷問著每個學派安身立命、最為根本和標志的學說觀點。

每一個學派的觀點都有可取之處,但這就是每一個學派傳承者,真實的想法嗎?

起碼電影中的各家傳人都不是聖人,有人貪生、有人逐利,並沒有人願意和公輸子一同前往鹹陽。

“君子不立於危墻之下”、“法莫如一而固”,可謂是巧舌如簧。

水淮桑不止一次向公輸子抱怨過這些人貪生怕死。水淮桑只是很冷靜地說道:“世人皆頌仁義,皆因世人缺之、乏之。”

所有的歷史經過不斷的壓縮後,形成了一個個呆板符號,反而讓人忽略了人類真正的復雜性,而秦硯就是通過劇情在反思這些文化符號。

觀眾們能夠很輕松的帶入公輸子、水淮桑的角色,一個是現在墨家巨子,如果另外一個不出意外,則是下一任的墨家巨子。

同樣他們也不是完美的存在,易怒、不知變通、偏激……

劇情通過很多小的事件和華麗的畫面聯系在一起,讓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

首先劇情得有趣,否則觀眾才沒有閑情雅致聽秦硯說教。

————

公輸子一開始認為始皇是想要把所有學派給全部鏟除,從而獲得學派的氣運九鼎。

但是和百家傳人接觸後,公輸子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很多學派已經失去了活力,氣運自己就在流逝,只要秦王朝不斷擴張,天下氣運自然會慢慢的流入始皇手中。

始皇大可不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這的追殺之行,民間的怨聲載道,讓始皇的統治已經出現了裂痕與危機。

水淮桑也和公輸子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道:“巨子,我總覺得始皇應該有什麽難言之隱,他才迫不得已做這些決定的。”

但公輸子還是咬著牙說道:“能有什麽難言之隱,其心不仁,其行不義,那就是錯誤的。”

對於公輸子的想法,水淮桑也沒有辦法改變。因為他們墨家講究的就是名正言順、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