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立項(第2/7頁)

有的時候秦硯在拍電影,實在脫不開身,秦硯也會把相應的講課材料發給他們,然後找時間補上。

在秦硯在國內的時候,可能頭一天還在外地參加某個活動,第二天就立刻飛回平城給他們講課。

除了講課外,他們也會有自己內部的研討。

編劇各有所長,這樣的研討會能讓他們更加了解對方,知道誰更擅長於人物角色的刻畫,誰更擅長於宏大的敘事,誰更擅長於感情的發展。

一開始他們也會藏私,都想學習別人的經驗,然後將自己的靈感、經驗藏著。奈何秦硯的存在給他們樹立了一個標杆。

有著這樣一位組織者,只能說是他們的幸運。

最超乎想象的是,在經過半年的培訓後,秦硯給他們提供了編劇合同,當然願不願意簽約完全是個人選擇,並不影響學習班的資格。

有兩種模式的合同,一中是直接成為正式員工,固定工資加提成的模式。

當然需要承擔一定量日常性的工作,比如華硯公司以後劇本的審核、評分等工作。

而另外一中合同,則是外聘合同,或者說是會員合同,內容只涉及劇本交易等非強制性內容。

華硯公司以後會成立一個編劇寫會,負責向其他影業公司推薦劇本,收取一部分的中介費用。

雖然這還只是藍圖,但已經足夠讓人激動,要知道絕大部分編劇在和影視公司談合同的時候,都沒有議價權。

人輕言微,無力抵抗。

但華硯卻可以,根據華硯準備構建的編劇公會,劇本可以獲得更客觀的評價,起碼不會出現幾千、幾萬,連署名權都沒有的槍手劇本了。

而且華硯並不會因為固定員工而壓低劇本價格,甚至還有一些優先推薦的福利。

學習班絕大多數的編劇都選擇了與華硯簽約。

現在大陸影視公司中,願意給編劇們提供基礎工資的公司就只有華硯了。

畢竟沒有誰能夠保證,簽約的編劇就一定能夠寫出合格的劇本。

而且現在的編劇實在太便宜,十多億人口的影視市場,六位數就要已經算是高價劇本,幾千、幾萬賣一個劇本的人實在太多了。

因為在絕大部分的影視公司看來,華國完全不缺劇本。

只要影視公司說需要劇本,有大量參差不齊的劇本蜂擁而至。

市場喜歡狗血,那就撒狗血好了。喜歡談戀愛?管你諜戰、戰爭還是懸疑劇,必須要給主角安排一段感情。

什麽十年磨一劍?什麽數易其稿?根本就是笑話。人都餓死了,誰還去創作劇本。

目前影視市場對於劇本的重視度,完全沒有達到劇本應該享有的水平。

而連生活都沒有辦法得到保證,如何奢望編劇靜下心來創作劇本。

當然也不是說簽約之後就完全沒有任何的煩惱,按照合同而言趙廣仁他們會有很多工作,只不過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顯得他們特別悠閑而已。

編劇學習班快一年了,秦硯都沒有對外招收劇本,而且也沒有要求趙廣仁他們創作劇本。

他們平時所寫的劇本,主動拿去找秦硯或者是公司其他的負責人,一律回答都是:你們現在還需要積累,等一段時間會有安排。

雖然他們沒有任何工作任務,華硯公司每月定時定額發放工資,從來不會有任何的推諉。

這讓他們感覺到慚愧,以及有一點蹉跎人生。

畢竟他們都是編劇,誰不希望自己的劇本能夠一炮而紅,能夠被搬到銀幕或者是電視上呢?

像現在這樣拿著工資卻沒有任何創作機會,也是另外一中痛苦。

這一年他們所有的工作就是在秦硯的協調之下完成了兩個宣傳片的劇本的創作。

說實話宣傳片的報酬的確不錯,但工作量實在太少了,根本沒有辦法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

所有人都在以為2008年會這樣過去的時候,編劇學習班的負責人突然給他們宣布了一個消息。

“接下來公司可能會有幾個電影、電視劇的立項機會,大家都可以提交劇本,我們也會對外征集一批劇本,如果你們有什麽編劇朋友,也可以告訴他們。”

“我們會根據《華硯劇本評價辦法》挑選出最具可行性、最精彩,以及最具有盈利可能的劇本。”

“根據公司目前的計劃,明年上半年便會開始拍攝,預計09年就上院線或者電視台。”

“這一次公司的計劃比較全面,除了商業劇本外也接受為文藝劇本。但是文藝劇本的拍攝時間,不能夠保證,當然劇本肯定會立刻買下來。”

“等導演和演員都聯系好才會正式立項,總體而言,這次立項劇本不做任何的限制。”

當時就有編劇問道,劇本的立項預算大概多少。

需要知道華硯公司的投資預算,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創作什麽樣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