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酒》(第2/7頁)

“老板我,你們這裏就只有這些菜式嗎?我們怎麽在視頻上看到的中餐都更厲害啊,那些視頻不會是騙我的吧。”

絕大部分在海外生活的華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文化都有著極其強烈的認同感,他們會用著在西方生活了幾十年,已經十分熟悉的當地語言和這些外國人交流:

“怎麽可能!我們國家的美食多了去了。我只是會八大菜系中某個分支的一點點皮毛!”

中餐店會和他們聊一聊什麽是八大菜系,聊一聊自己所做的菜系是什麽,然後給他們推薦說不同的經典菜肴。

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形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說,他們大多數中餐廳都屬於快餐、家常菜,根本上不了台面。

真正頂級的中餐廚師不僅需要預約,很多食材都有特定的享用期。

“在我們國家,每年只有4月到5月的時候,你才能在西南方的滇省吃到最鮮美的菌子,那才是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

“還有三月份開漁的時候,那第一網鱸魚,讓你們知道什麽是天上人間!”

“說起羊肉,當然得十二月漫天飛雪再吃,肉質肥美、肉香四溢!”

餐廳老板、廚師們極盡所能,把這些對於中餐一無所知的菜鳥們,哄得一愣一愣的。

平時他們也就當個笑話聽聽,但現在秦硯導演的《食》可以證明這一切都存在啊!

在《食》最後片尾,有著明晃晃文的各國語言——

“本視頻實物拍攝,一切菜肴均由真人烹飪制作。”

這麽一想,自己口中的華國菜好像更好吃了!

而且最近社交圈都在聊《食》與華國菜,自己吃了什麽華國菜當然需要分享,同時炫耀一下自己對於華國文化的了解。

於是在口口相傳中,許多中餐廳一個周內的銷售額漲幅超過30%,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嘗試中餐。

《食》發布後,最高興的並不是奧組委的官員,也不是華國的網民,而是這些實實在在獲得了受益的,普普通通的海外中餐館的老板們啊。

他們雖然不像視頻之中的那些廚師高手一樣擁有神鬼莫測的刀功,但是工作了這麽多年,給外國人秀一秀自己的烹飪美食技巧,還是不在話下的。

而且人類都有一個很都有一個通病,第一次看到他們不了解而又酷炫的東西,都會發出大呼小叫的表情。

“amazing!這就是中餐嗎!”

這讓海外中餐廚師們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誰不希望自己所制作的食物得到別人的認可呢?

無論是金錢、還是自尊都得到巨大的滿足後,廚師木們也給那些還沒有看過《食》的客人自發推薦,在海外市場竟然形成“嘗試與宣傳”的循環。

不少人都直接私下聯系秦硯說:“秦硯,你可以呀。憑一部宣傳片拯救了海灣的中餐產業。”

秦硯沒有任何的驕傲,很含蓄說:

“這和我沒多大關系,都是這幾年華國形象得到了提高,更多的人知道和認可華文化了。”

秦硯可不認為自己真的能夠憑借十幾分鐘的宣傳片,就能讓中餐在國際上走上神壇。

好幾年前李安拍攝《飲食男女》之後,同樣也在國外掀起了一陣中餐浪潮。

多少人跑到中餐館去嘗鮮啊!

但是沒有持續的文化輸出,再加上海外中餐館的良莠不齊,一直被西方人認為是“廉價料理”並非沒有原因。

很多人在嘗試過中餐之後,味道平平、尚能入口。還沒到半年,中餐熱就徹底降溫。

食物文化這種事情真的不是秦硯一個人就能夠解決的,為什麽法餐的國際形象如此的好,那也是所有的法餐經營者,包括整個國家從產業層面不斷予以支持。

憑借著秦硯最近在國際上的關注度,這一次的宣傳片《食》,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中餐。

但是想要讓去真正的了解和喜歡上中餐,還需要源源不斷的文化輸出維持形象和培養習慣。

那就是秦硯也做不到的事兒了。

無論如何秦硯這一次宣傳片的目的是達到了,從“食物”這種不具有任何侵略的文化符號入手,在潛移默化中傳播華國文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特別的興奮,自然是這次宣傳片的幾個演員。

這幾個演員在出演了《食》這個小小的宣傳片後,陸陸續續的收到了好幾個電視劇或者是電影的合同,而且價格都有比之前高上不少。

而且他們還沒有忙著答應,因為他們也《食》的關注度還沒有醞釀到最高點,他們的身價還有再提高的可能性!甚至讓國際導演注意到他們也不是不可能的!

果然和秦硯導演合作,是他們最正確的選擇。

在慶幸自己選擇的同時,他們所有人心中都隱隱約約感覺到秦硯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