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折磨(第3/7頁)

其實謝北楊所扮演的角色“楊啟明”並不像“張甜甜”那樣復雜,也沒有經歷過人生與情緒的劇烈變化。

謝北楊在《守門人》中的形象,從始至終保持一致。

只要謝北楊能夠入戲,那他就可以保證穩定的發揮,不需要像奚芊芊必須隨著劇情的發展,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

可問題是秦硯在《守門人》所塑造的“楊啟明”和謝北楊的三觀完全不合!

電影之中的楊啟明是一個剛剛從警校畢業,然後進入刑警支隊的年輕小夥子。

他是一個正義感爆棚的男生,警校的老師都說他天生就是該幹刑警這一行。

不過這些老師也擔心楊啟明會在社會上受挫,畢竟有的時候社會現實和正義其實是截然相悖的。

但事實上,楊啟明有著旁人難以觸及的內心世界。

並不是說楊啟明骨子裏就是一個壞人,穿著正義的外衣,要做非法的勾當。

而是楊啟明內心所堅守的正義和整個社會所普遍認知的正義之間有一定的差距。

楊啟明的人生目標的確是為了正義而付出一輩子,但問題是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刑警並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他的想法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而越發堅定。

旁人都只看到了表面上那個善良陽光的楊啟明,沒有人發現楊啟明心中所藏著的野獸。

當然這個野獸到底是好是壞,楊啟明所堅信的正義到底是善是惡。秦硯在《守門人》中也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需要觀眾們自己去思考和探尋。

現在的問題就是謝北楊並不認可楊啟明的觀點。

這種觀點並不是說誰對誰錯,就像是學術理論派上的兩種不同的觀點。

有的人信仰形而上學,有的人堅信唯物史觀;有的人擁護實質正義,有的人追求程序正……。

謝北楊需要表演出“楊啟明”對於自己心中“正義”的狂熱信仰。

其實按照以前謝北楊的表演辦法,把謝北楊平時“對正義的信仰”表現出來即可。

但問題是寫劇本,秦硯起了私心,給謝北楊設計了好幾個長對白的戲份。

這幾個對白片段都是在闡述“楊啟明”這個角色乃至整個電影反派主角的行為邏輯。

而且這個行為邏輯具有一定說服力和誘惑力。

如果謝北楊能夠表演的好,那就可以讓“楊啟明”這個角色變得更加的立體和豐滿,具有吸引力!

本來從二元論劃分立場,楊啟明肯定會被歸類為壞人,因為他在破壞法律,他在幫助他人“犯罪”。

秦硯有這樣的私心,就是不想讓謝北楊因為“楊啟明”這個角色而遭受輿論的討伐。

難點就出在台詞上。

一個人想要把台詞念得情感充沛,就一定要認可台詞之中的邏輯體系。偉大的演講家,為什麽能夠說服他人,那是因為他一定是先說服了自己。

一個無神論者,在朗誦《聖經》的時候,始終會缺乏對於上帝的崇拜,從而讓朗誦變得乏味與枯燥。

可是謝北楊在讀這些台詞的時候沒有辦法說服自己,有的時候他甚至會覺得自己朗誦台詞就是在說著違心的話。

雖然在片場其他工作人員看來,謝北楊的表演已經相當不錯,但是秦硯一眼就發現了其中情緒薄弱的地方。

等這些畫面、聲音,在安靜、空曠的放映廳中播放,缺點就會被無限擴大。

秦硯知道謝北楊私下有多麽的焦慮,自己的戲份拍完之後,謝北楊回到賓館便會不斷練習台詞。說他倒背如流,一點都不誇張。

秦硯嘆了一口氣,他只能夠指導謝北楊和奚芊芊如何去努力,如何去進步,但真正想要跨越這一道演技上特別明顯的門檻,還得靠他們兩個人自己努力。

其實之前在劇本完成後,秦硯就和謝北楊奚芊芊他們聊過《守門人》的難度。

“這一次的電影戲份的確很難,但是這也是你們兩個必須要越過的門檻。”

“有人會覺得“演技蛻變”這件事情很玄乎,但只要看過的電影足夠多,就可以發現很多偉大的演員都是在一兩部戲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們之前的角色都是以你們自身的特點出發創造,所以你們能輕松調動自身的情緒。但是如果你們想要在華國乃至世界留下你們的名字,你們就不能夠局限於自己喜歡和適合的角色。”

“這兩個角色的演繹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有可能會給你們帶來一定心理上、肉體上的傷害,你們自己考慮清楚。“

謝北楊和奚芊芊作為現在對於電影的了解越來越多,他們也知道秦硯所說的傷害是什麽,那就是入戲——受到一個屏幕角色的影響,然後從而影響自己現實中的認知能力。

但是他們兩個還是毫不猶豫選擇了更難、更精彩的劇本。他們願意進行挑戰並不是為了秦硯,也不是為了《守門人》,而是為了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