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陸教授堪稱國士(第2/3頁)

“好!好!”

“陸教授果然大才!這又是一項領先世界的偉大成就啊!今年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非陸博士莫屬了!”

“這項技術除了國防科研上的用途之外,在民用技術上也有巨大的前景,對互聯網技術是革命性的飛越。您看……”

“呵呵!這還要問?”

“陸教授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前的抗癌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基因芯片技術,人體強化技術,以及現在的虛擬現實技術,全都無償交給了國家。這就是國士啊!”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反過來說,陸離都已經以國士報國了,國家豈能不以國士待之?

“我明白了!”

……

把虛擬現實技術報上去之後,陸離又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拿出什麽技術。

可控核聚變肯定是不能直接擺出來的。

這項技術的殺傷力太大了,直接摧毀了當前世界格局,甚至會導致經濟崩潰,秩序崩塌。

在國家經濟體系崩潰的情況下,誰知道有些國家會不會惱羞成怒,直接開戰呢?反正老子活不下去了,你也別想好過。這種心態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所以,可控核聚變技術,必須要在擁有強大武力的基礎上,才能拿出來。

不過……就跟基因芯片技術一樣,先悄悄咪咪的弄出來,藏在家裏自己玩,不向外面透露任何消息。

然後,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動力裝甲、電磁武器,激光武器,飛機坦克軍艦更換核聚變動力。

只要有一段時間的緩沖,就能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足以應對任何挑釁了。

這個思路當然是可行的。

問題是……對於國家戰略的事情,我完全是一知半解。這種事情當然是領導人考慮的問題了。

我操這個心幹什麽?把這個問題交給領導人去考慮就好了。

搞科研的只管高科研,其他事情不要多想。

想到這裏,陸離突然啞然失笑。操心過度了啊!直接把這個問題交給領導人不就行了麽?

拋開亂七八糟的念頭,陸離把心思放在了自己擅長的科研上。

可控核聚變才是根基。

動力裝甲、電磁武器,激光武器,全都是建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的。

沒有強大的能源供給,就算拿出能量武器也沒用,根本沒有足夠的能源來實現。

電磁軌道炮的技術,現實中早就有了。激光炮技術,現實中早就有了。類似於動力裝甲的外骨骼技術,現實中同樣已經有了。

之所以無法投入實際應用,完全是因為沒有足夠強大能源。

那就先做可控核聚變研究吧!

在可控核聚變項目上,現實中同樣已經在研究,而且早就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核聚變的實現方式,分為引力約束,慣性約束和磁約束,三種方式。

引力約束就是太陽,慣性約束是氫彈,只有磁約束方式,才是目前唯一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方式。

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同樣采用的是磁約束方式。

當今世界上,采用磁約束方式的可控核聚變,分為托卡馬克磁約束和仿星器磁約束兩種方式。

簡單來說,托卡馬克裝置就是一個圓環,仿星器裝置就是一根麻花。

之所以需要采用磁約束方式,關鍵在於……核聚變反應的時候,就相當於一顆太陽,上億度的高溫會氣化所有物質。

除了無形無質的磁力,任何物質都無法直接碰觸聚變反應核心,一碰就沒了,一碰燒成了氣體。

只能用超強的磁力,把聚變核心約束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讓它不停的進行聚變反應,不停的釋放能量。

但是,能約束聚變核心的超強磁力,只能用超導線圈來實現。所以……超導材料是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前提。

當今世界上,限制可控核聚變技術走向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沒有常溫超導材料,只有低溫超導材料。

為了實現超導,必須消耗巨大的能量。維持聚變環境,也必須消耗巨大的能量。這就導致……聚變反應堆點燃之後,發電產生的能量,還不如維持核聚變運行所消耗的能量。

這完全毫無意義。

這個問題對於陸離來說,就不是問題了。

輻射劇情中,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甚至實現了小型化,微型化,連一支電磁軌道步槍都安裝了微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現實世界中的技術難題,工藝難題,對陸離來說完全不存在,只要照抄就可以了。

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同樣用的是磁約束方式,采用碳納米球填充石墨烯,從而制造出常溫超導材料。

石墨烯與碳納米球切線夾角1.1°,這個古怪而詭異的角度,竟然就是實現常溫超導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