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領先世界三百年的步槍(第2/3頁)

男人們在田野上耕種,女人和小孩,則在杏兒蓮兒等人的帶領下,養雞養鴨養鵝養豬。

一群群雞鴨鵝,清早趕入沼澤,傍晚趕回籠舍。

整個陸家莊,到處歡聲笑語,喜氣洋洋。人們對春耕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希望。

陸離沒有插手春耕生產的事。點化過後的那些人,全都是專家,根本用不著陸離去管了。

陸離的精力主要放在“工業現代化建設”上。

在陸離手下接受軍事訓練的家丁,已經被陸離當成多面手來用,指揮得團團轉。

缺少明朝工匠的問題,陸離從金山衛得到了解決。

大明的工匠都是匠戶。鐵匠木匠這些工匠,金山衛配備了很多。

陸離跟金山衛指揮使和千戶童志林,都是“一起分過臟”的朋友,自然好說話。

而且,陸離出身名門,又考了縣試案首,劉指揮使和童志林,對陸離需要匠人的要求,毫不猶豫,給予大力支持。

金山衛那些餓得兩眼發花的工匠家庭,得知陸離要請他們做事,還給錢給糧,簡直喜出望外,一窩蜂跑來了上百人。

有了這些專業人手,陸離的“工業現代化”進程大幅加快。

首先就是建水車。沿著涇河岸邊,陸離一連豎起了十架巨大的水車。

岸邊的工坊也在工匠們的努力下,一個個搭建起來。

在工作的過程中,陸離驚訝的發現,大明朝的工匠技術……其實不差!

雖然他們不懂太多理論,甚至識字的都不多,但是他們在幾何學和數學等方面,其實根底不差。

陸離趁機把後世的度量衡單位拿了出來,在工業建設上,全面普及後世的度量衡,統一測量標準。

畢竟……大明朝的單位換算,經常把陸離弄得滿頭霧水。

又是一個月過去,四月初的時候,陸離的“涇河工業區”總算有了點雛形。

第一台水力驅動的鍛床誕生了。

第一台水力驅動的鼓風機誕生了。

第一座冶鐵高爐建成了。

然後……沒了!

接下來還要煉焦,選礦,然後才能開爐煉鐵。

四月份是府試之期,陸離安排人準備煉焦選礦,自己卻要趕到松江府參加府試。

這段時間以來,陸離雖然忙得連軸轉,卻仍然每天都抽時間讀書了的。

讀書人的身份不能少,最少最少都要拿一個秀才功名,要不然,在大明這個社會環境下,不是讀書人就直不起腰。

府試很順利。

雖然沒能運氣好再碰到自己看過的八股文,以陸離的學識,也能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文章了。

這次府試,陸離只得了個第十名,與案首無緣。

陸離對此毫不在意,只要能過關就行,名次完全不在乎。

華亭縣的袁知縣,對此卻有些遺憾。

當陸離從松江府返回華亭的時候,袁知縣派人來請陸離去衙門相見。

“子明,你在院試上的文章,確實比縣試中的文章差了不少。”

袁知縣在後衙跟陸離交談,對陸離的“發揮失常”感到很遺憾。

“六元魁首這種事,歷史上都沒見過呢!”

陸離笑了笑,答道:“其實,無論是小三元還是大三元,我都不太在意的。”

“以你的學識,不連中三元,可惜了。”

袁知縣嘆息著搖了搖頭,又朝陸離說道:“對了,前幾天京裏下發文,對上次剿滅倭寇一事給出了嘉賞。”

“哦?”

陸離笑了笑,朝袁知縣拱手一禮,“那就要恭喜袁大人高升了。”

“遷任蘇州府同知,算是升了一品吧!”

袁知縣搖了搖頭,又拿出一份文書遞給陸離,“這是你的嘉賞。不過……有些辱沒了子明。”

辱沒?

陸離皺了皺眉頭,伸手接過文書,翻看起來。

拋開那些亂七八糟的誇獎之詞,實際的好處就是賞銀百兩,錦緞一匹,授金山衛百戶銜。

這個金山衛百戶,不是真的要陸離去金山衛當百戶官,而是一個虛銜,可以讓陸離領百戶官的俸祿銀錢而已。

在大明朝這個文貴武賤的時代,這種百戶虛銜,對讀書人來說,就是一種辱沒了。

不過,陸離對這此卻十分歡喜,簡直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

接下來的一些動作,比如造槍,如果沒有這個虛銜,就不好操作了。

“正式旨意會在幾天後下達。”

袁知縣嘆了一口氣,“這種虛銜,也不會影響子明的科舉,放心吧!”

說到這裏,袁知縣又看向陸離,“對了,子明,據說……你在陸家莊大興土木?而且,你家的春耕播種都完成了?”

“農為百業之本嘛,陸家耕讀傳家,對春耕比較重視。”

陸離不知道袁知縣為何說起了這個,只是隨口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