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王家完蛋了(第2/3頁)

所以……還需要留下一些拷問銀庫位置的拷打痕跡。

陸離又把王老爺的屍體處理了一下,留下了無數拷打印痕。

王老爺寧死不屈,舍命不舍財,令人欽佩啊!

陸離撇了撇嘴,轉身走出了房間。

這才殺掉一個,還有王家的三個兒子,也要通通幹掉。

接下來,陸離又分別潛入了王老爺的三個兒子的房間,把這三個兒子也全部幹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陸離還真從王老爺的三兒子嘴裏,拷問了銀庫位置。

做戲要做全套,既然說了是來找銀庫的,自然要去找銀庫。

拷問出銀庫位置,也拷問出了打開銀庫密室的鑰匙,陸離又返回王老爺的房間,找到了銀庫鑰匙,這才潛入銀庫的位置。

銀庫也在後院,就在王老爺的院子後面的一座假山底下。

陸離鉆進這座巨大假山中的孔道,果然在孔道旁邊的巖壁上看到了一個鎖孔。

掏出鑰匙,伸入鎖孔,只是一扭,巖壁緩緩打開,露出了一個地下密室。

點亮蠟燭,陸離看到,眼前這座寶庫裏,堆積著一箱箱金銀珠寶。

土豪劣紳真特麽有錢!

只可惜……太多了,根本拿不動啊!

陸離在寶庫裏搜尋了一下,最終只拿走了一箱子珍珠,其他的大箱金銀,根本搬不動。

這個時代的珍珠,可不像後世人工養殖導致珍珠泛濫全面貶值。現在的珍珠可是很值錢的!

將盛放珍珠的箱子捆在背上,陸離又搬了一箱金子,一邊走,一邊倒出來,淩亂的灑了一路。

這是給人指路的,告訴別人王家的寶庫在哪。

只要有人看到了,那麽……王家的寶庫就保不住了。

一路倒完這箱金子,陸離將箱子丟進荷塘,轉身鉆出了王家大院,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回到家裏,陸離先把一箱子珍珠收了起來,然後把身上這套假冒的行頭脫下,包成一團,塞進火爐燒了個幹凈。

然後……平安無事,天下大吉,上床睡覺!

……

第二天,一場驚天大案爆發!

涇河岸邊,七個黑衣人,六死一重傷。

白沙鄉王家大院,王家家主連同三個兒子,通通死了個幹凈。銀庫被哄搶。王家各房旁支都在爭奪王家的家產,鬧成了一鍋粥。

從重傷的黑人人嘴裏,以及王家一個被打暈的小廝嘴裏,華亭縣衙得知:這是倭寇作案!

另外……那群死在河邊上的黑衣人,也牽扯出另一件大案。王家買通山匪,意圖炸斷河堤,水淹四鄉。

重傷的黑衣人是人證,現場還留下了挖掘的工具和痕跡,甚至還找到了幾百斤火藥。

這下……整個華亭縣,甚至是整個松江府,上上下下的嚇得不輕。

倭寇流竄作案,這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大明朝沿海一帶,到處都鬧倭寇呢!沒攻城略地,只是殺了幾個匪徒,殺了王家的人,搶了王家的銀子,已經算是小事情了。

反而是王家鬧出來的炸河堤事件,實在是太過駭人聽聞。

幸虧那個“倭寇”撞上了,要不然,真讓他們炸斷河堤,華亭縣最少都要淹掉四個鄉。

這個年代的官府衙門,自然沒有什麽保密性可言。尤其是王家垮台的情況下,更加沒人會替王家保密。

不到兩天,王家意圖炸毀涇河,水淹四鄉,喪心病狂的罪惡行徑,已經傳遍了松江府。

松江民眾一片怒罵!

尤其是華亭縣的民眾,對王家的痛恨怒罵之聲,簡直沸反盈天。

王家喪心病狂之舉,已經千夫所指。

這裏面,出力最大,鬧得最兇的,還是那些讀書人。

雖說大明朝的讀書人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這些年輕的讀書人,還不是飽經世故的老官宦,還存著“良知”和“正義”。

這個年代,輿論是掌握在讀書人手裏的。

一時之間,討伐王家的文章遍地都是,讀書人群體對王家的斑斑劣跡,大肆口誅筆伐。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徐家,也不能出面保下王家了。畢竟……雖然田產二十四萬畝,人家徐閣老還是清流,也是要臉的!

對於徐閣老的“清流”,陸離想起了後世一句著名的話:雖然我抽煙喝酒,打架罵人,紋身,泡夜店,但我還是個好女孩!

徐家對王家不再搭理,甚至還劃清了界線,做出一副“不屑與鼠輩為伍”的姿態。

一則王家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二則王家的嫡系主脈死光了,家裏亂成一鍋粥,已經完蛋了。三則王家的名聲太臭了。

對此,陸離滿臉微笑。

當初故意留一個活口,效果還是挺不錯的嘛!

其實,如果不是陸離對大明的官府不信任,完全可以不殺王家,直接把那些挖河堤的黑衣人扭送官府,告發王家意圖炸毀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