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國家科技進步獎(第2/3頁)

人是社會性生物。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人際關系。

看到陸離發達了,有人想要借東風,有人想要打秋風,有人想要雞犬升天,這也是人之常情了。

陸離雖然理解,卻並不認同。

拋開世事紛擾,陸離一頭紮進實驗室,總算清靜多了。

基因信息檢測,也就是人類基因圖譜的編寫工作,還在繼續。

自從在虛擬實驗室裏弄出來基因芯片之後,實驗仍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只不過,進度條還差了一長截。

要徹底做完人類基因圖譜的編寫,還至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試驗台在自動運行,這項工作不需要陸離額外花費心力。只不過……虛擬實驗的結果,要拿到現實中,還有個問題要解決。

那就是……現實中必須也要有具備實用價值的基因芯片。

陸離現在的研究方向就變成了基因芯片技術。

基因芯片技術,也叫生物計算機。

這項技術,主要是用生物蛋白質分子,來替代半導體矽片,利用有機化合物存儲數據。

信息以波的形式傳播,當波沿著蛋白質分子鏈傳播時,會引起蛋白質分子鏈中單鍵、雙鍵結構順序的變化。

生物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比當今最新一代計算機快10萬倍,它具有很強的抗電磁幹擾能力,並能徹底消除電路間的幹擾。能量消耗僅相當於普通計算機的十億分之一,且具有巨大的存儲能力。

而且,生物計算機具有生物體的一些特點,如能發揮生物本身的調節機能,自動修復芯片上發生的故障,還能模仿人腦的機制等。

陸離之前模擬出來的基因芯片,主要是用於基因表達信息測試,算是一種“專用生物計算機”吧。

現在,陸離要研究的就是通用型生物計算機。

事實上,細胞本身就具備運算與信息存儲和傳遞的能力。

舉個例子,人體的DNA分子鏈,本身就存儲著海量的信息,它是細胞構建身體的一張藍圖。

如果把一個細胞,或者一個蛋白分子變成類似於計算機芯片中的一個晶體管,然後……無數蛋白分子集成起來,就能構建一塊生物芯片。

這種通用性生物芯片,跟陸離之前用於檢測基因信息的基因芯片,存在一定的區別。

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計算機的研究,仍然處於探討階段,還沒有具備實用價值的生物計算機出現。

但是……只要理論上存在的東西,在虛擬實驗室裏就能虛擬出來。

“虛擬一塊通用性基因芯片。”

一聲令下,一道光芒閃過,陸離身前的試驗台上,出現了一塊火柴盒大小的透明薄片。

外層包裹著透明的玻璃薄片,內部是一團平攤在營養液中的蛋白。

這就是虛擬實驗室虛擬出來的通用性基因芯片。

陸離把這塊虛擬出來的基因芯片,安裝在試驗台上,開始拆卸。

揭開蓋板,用探針取了一點蛋白分子,安裝在電子顯微鏡下,陸離開始分析這個蛋白分子的類型。

這是一個復合蛋白,也就是人工合成蛋白,不是自然存在的蛋白。

在電子顯微鏡下,陸離觀察到,當磷酸酯酶接觸到蛋白分子的時候,這個復合蛋白分子,呈現出明顯的“開”和“關”的特性。

從生物電信號的表達上,就如同晶體管一樣,呈現出明顯的開關特性。

這就是一枚蛋白分子構成的晶體管啊!

初步估算一下,用這種蛋白分子制成的計算機芯片,一個存儲點只有一個分子大小,所以它的存儲容量可以達到普通計算機的十億倍。

由蛋白分子構成的集成電路,其大小只相當於矽片集成電路的十萬分之一,而且運行速度更快,只有1×10^(-11)秒。

基因芯片,生物計算機,果然……這才是未來!

生物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或許比不上量子計算機。但是……這玩意有個巨大的優勢,或者說前景。

如果技術成熟,可以從人體取出蛋白分子,制造出一塊基因芯片,然後再植入人體。

那麽……各種小說中出現過的“隨身芯片流”,將不再是幻想。

當然,現在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這一步。

陸離看著眼前這塊虛擬出來的基因芯片,臉上生出了幾分無奈。

因為……他遇到麻煩了。

組成基因芯片的蛋白分子,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蛋白。

雖然有虛擬出來的實物存在,但是……怎麽才能制造出這樣一個蛋白分子,陸離還有些摸不著頭腦。

“先做比對試驗吧!分析出這枚蛋白分子的特性,再進行廣泛的對比。”

陸離又虛擬出了一塊通用型基因芯片,虛擬各種配件,組建生物計算機,組建試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