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2頁)

文獻皇後雖一直受聖寵,卻一直無嗣,葉閨臣六歲的時候,帝後便把她抱入宮中,養在膝下,十分寵愛。這葉閨臣越大越漂亮,而且性情純良,才思敏捷,先帝和帝後甚愛之,長到十五六歲的時候本要封公主的,但是帝後卻覺得把葉閨臣嫁出宮外可惜了,想要把葉閨臣留在宮中,於是動了念頭,要把葉閨臣嫁與下一任皇帝為後。

皇帝膝下無子,看中才貌雙全的秦王世子楊昭為皇嗣,只是當時楊昭和告老還鄉的柳太傅最小的孫女柳和寧定親。因未成親,文帝和帝後便讓楊昭退了這門婚事,娶葉閨臣為妻。

楊昭既舍不下皇位,也舍不下一心想娶的柳和寧,便私下派人去柳府許諾說,他日為帝,柳和寧必為帝後,言外之意,便是不許將柳和寧外嫁,待他登上帝位,羽翼豐滿之日,再來求娶柳和寧。柳家雖不情願,卻也無可奈何,畢竟楊昭已是皇嗣,他日登基便是皇帝,實在得罪不起,只能捏著鼻子應下了。好在柳和寧性情,向並不在意這些世俗之事,本該是要嫁人了柳和寧,又得幾年自由,倒是高興。

太傅夫人最是疼愛這個小孫女,據說柳和寧出生之時,一心向佛的太傅夫人在佛堂念經,夕陽斜照入窗,照在觀音佛像,猶如佛光普照,此時下人來報喜,說家中又添一小女娃,太傅夫人只覺得此乃祥兆。老夫人把女娃抱入懷中的時候,發現這女娃眉間又一紅痣,眉眼祥和,更是認定此乃佛陀轉世。

柳和寧也確實與佛有緣,再加上十分早慧,自小聰明伶俐,性情與一般女子皆不同。太傅夫人就帶著這小孫女出入佛堂寺廟,這不過兩三歲的孩娃,在寺廟佛堂內,竟也坐得住,不哭也不鬧,太傅夫人誦經,她也會跟著念經,小小年紀,就能誦經書無數。再大一些,便能與高僧談佛論道,且善書畫,其尤擅畫觀音,見者無不稱奇,都言是觀音轉世,於是自小便被其他人叫作小觀音。

柳和寧十六歲時,受高僧所邀入寺廟畫觀音,正巧遇到秦王妃攜世子楊昭入寺廟為以二十出頭,卻一直不願娶正妃的世子求一段好姻緣。楊昭才貌雙全,自視很高,放言說,要娶天下奇女子為妻,其母為他尋遍姑蘇城內所有大戶人家的好女兒,他皆不滿意,如今已過二十三,尋常男子像他這把年紀早就娶妻生子,可他還是不願意將就娶妻,都快急壞了秦王妃。秦王妃聽聞江都的大明寺求願比較靈,硬是拉著世子前來求姻緣。

大概是真靈驗,這不,楊昭就被大明寺內,為寺院畫觀音壁畫的柳和寧所吸引,可謂是一見傾心,馬上向寺廟住持打聽。當日母子倆便趕回姑蘇城,馬上讓秦王聘了官媒前往柳府求親下聘。

本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的姻緣,只是老太傅夫人自小寵愛柳和寧,當成心肝一般百般寵愛,便養成柳和寧恣意隨心的性情,和養在深閨的一般女子性情大為不同,哪裏會懂得操持家務,怕是難成為大戶人家的妻子。

柳家出了這麽一個半仙般的人物,若不能替柳和寧尋一個也能像自家人那般寵著她的夫婿,那便一直養在家中也並非不可。於是柳府以柳和寧性情恣意,不通世俗,不適合為世子妃拒絕了秦王府的求親。

楊昭不舍不棄,硬是帶著自家父母親自上門求親,說自己求的便是柳和寧這般與所有女子都不同的性情,更不會以一般世俗女子來要求她。柳府見楊昭如此誠心求娶,也是真心喜愛柳和寧的性情,這才同意這門親事,便定下了婚約,就等這柳和寧十八歲後嫁入秦王府。誰知,剛定親不過半年,京城就來了詔書,宣楊昭入京,過繼在當今聖上膝下,預立為皇嗣。這婚事便耽擱了下來,這一耽擱便是好些年。

楊昭當了兩年皇嗣之後,先帝駕崩,於是登基當了皇帝,如今已過四年。只是楊昭還一直惦記著當年讓他一見傾心的柳和寧。所以在根基已穩之後,馬上就派親衛劉赫等人前往江都接柳和寧入宮。

其實一年前,楊昭就派人去江都接了一次,但是柳和寧以太傅夫人年邁,時日無多,要在其膝下侍疾陪伴,讓老夫人安享晚年,拒絕入京,寧可抗旨也不願意前往京城。楊昭也沒辦法,只能隨了她。半年前,老太傅夫人病逝之後,楊昭聽聞之後,又馬上派人去江都接柳和寧入宮。柳和寧一點都不想入宮,硬是又拖了大半年,最後實在拖無可拖,才不得不跟這劉赫入京。

“也好,皇上必定會異常欣喜。”劉赫特意加快的趕路的速度,比預定的時間早到了一些,江都拖延了太久了,只盼著皇上在看到心上人後心情大好而不至於追究自己辦事不利的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