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玉喜庵

楊繼宗回到宛平縣衙,匆忙吃了些點心,讓楊二且在房中照應,獨自一人出了大門,往西繞過縣裏大牢,再拐進一條胡同,就到了玉喜庵。

那玉喜庵雖然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廟,卻也玲瓏精致,赭紅粉墻,青瓦山門。知客的小道姑青兒見是楊公子,領著走過玉皇閣,從送子娘娘殿旁邊的小門進了一座小院,就是玉喜庵的客舍。

雲瑛聽說楊公子來了,忙到房門前迎接,兩人在明間裏見禮畢,才坐下說話。

楊繼宗見雲瑛穿了件大紅的妝花緞襖、藍團花緞裙子,頭上梳著隨常雲髻,金絲吉慶有余的頭面,臉上薄施粉黛,更顯得俊俏清秀。楊繼宗前幾日見著雲瑛,都是英姿颯爽,頗有女中豪傑氣概,不想這些天在屋裏過年,悶了幾日,倒露出了女孩兒的本色,不覺看得有些癡了。

雲瑛見楊繼宗只是看她,瞋道:“你這秀才,這兩日都不來,今天來了,怎麽就賊兮兮盯著人看!”

楊繼宗才覺失禮了,慌忙辯解:“哪裏,哪裏,我是看雲姑娘這身衣裙頭面,煞是齊整,哪裏還看得出是草原大漠來的女俠。”

又道:“自打雲姑娘臘月二十八搬到這裏,住得雖近,我卻只來過三次,照看不周,還請姑娘見諒。”

雲瑛道:“什麽周不周的,我知道你也是在為寶丫頭的事忙活,不知昨日到那個什麽許大人那裏,可是說到此事?”

楊繼宗道:“我已將寶姑娘的事詳細稟告了許養浩老先生。”又把許彬囑咐此事關系朝中大局及太上皇安危,需要極其小心從事,以及日後將想辦法與上聖孫太後聯絡,面見太後等情,一一對雲瑛說了。

雲瑛聽說終於有了個頭緒,自然欣喜,卻又有些不大放心,“直接進宮去見太後,這真個使得?”

楊繼宗道:“昨日到養浩公家赴宴的,有一位張軏都督,其父乃是太宗時著名的大將張玉,戰歿後追封為河間王。這位張都督又是掌管京師三千營的總兵官,因此與宮中做過監軍太監的曹吉祥甚是熟識,這位曹公公卻正是孫太後宮中的總管。我聽許老前輩的口氣,此番要見孫太後,應該也是要動用那張都督與曹公公的關節,他們或是顯貴勛戚,或是宮裏勢力大珰,有此實力也不足為奇。”

雲瑛又問:“不知那孫太後可是太上皇的親生母後?”

楊繼宗道:“依照朝中的官樣文書,都是說孫太後是太上皇的生母,也是當今皇上的嫡母,因此前幾年才晉了上聖皇太後的尊號。但民間也有許多傳言,說當年在宣宗皇帝時,她為了爭寵固位,抱養了一個宮女所生的兒子,就是當今的太上皇。此為大不敬之說,卻也頗為流行,實難判斷。但太上皇自小在孫太後身邊長大,感情上比當今皇上要親厚一些,我想上聖皇太後對寶姑娘這位從天而降的公主,自然喜愛。”

正在說話間,侍女蓮兒忽然來到門口報聞說:“凈觀姑姑來了。”

兩人還沒來得及出門迎接,那道姑已然來到門口,一面笑一面說道:“好你個楊公子,來到小廟,一不拜三清玉皇,二不見道姑住持,一來就直接進到客房,是何道理?”

楊繼宗連忙告罪,說是因有些緊要的事情要與雲姑娘說,正要去到西院拜見姑姑。

凈觀才說:“見不見我這老姑子本來沒什麽要緊。倒是雲姑娘來了幾日,一直在小庵當中,實實有些憋悶,楊公子多來看望才是正理。我看明日若是天氣晴朗,公子不妨帶雲姑娘和小丫頭到外面轉轉,也散散心。不然倘若悶出病來,不又要怪我庵房晦氣?”

雲瑛忙說:“我們好幾口子人來到寶刹,給姑姑添了多少麻煩,哪裏敢抱怨姑姑。不過若能出去走走自然是好,我也想看看京城裏過年的氣象。再說寶丫頭這兩天眼見外面又是鞭炮又是焰火,也鬧著想出去呢。”

凈觀道:“年下京城的熱鬧,無非是幾個廟會,再就是元宵前後的燈會。燈會尚早,若說廟會,城裏面要數都城隍廟,城外邊,西邊是白雲觀,東邊是東嶽廟,天若好時哪個不是人山人海,又有吃的玩的。再遠一點的,正月初九前後是香山萬壽宮為玉皇大帝生日打醮,燈節前是妙峰山碧霞仙君祠裏上春香,都熱鬧得緊,只是太過遙遠了。”

雲瑛只拿眼看楊繼宗,明白是想要和他一同去逛廟會玩耍。楊繼宗怎麽不知曉,心想即便是手頭這個拓片案子尚無頭緒,也要先陪雲瑛一天,乃道:

“今日天雖陰沉,但這北風甚緊,我看明天必是個好天氣。我們明日就去逛逛這京城的廟會,也不枉進京一回。”

他雖然到北京時間不長,卻因喜歡遊歷,對各處地理頗為熟悉,此時盤算了一下,又問凈觀道:“東嶽廟不免遠了些,那都城隍廟與白雲觀雖然一在城裏一在城外,離咱們這裏卻差不了多少。不知兩個廟會各有什麽特色,去哪裏更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