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門史記:劉文生傳(第2/2頁)

此後夜魔回陰司,文生鎮西川,二十余載,不稱王,只作西川輔臣。

時無傷大部盡皆於陰司交戰,有人勸文生自立為王。文生勃然怒斥:“我本忠義之人,與帝有情義,如今天下艱難一統,豈能再行自立分裂之事,當終生奉守誓言,子孫後代不可僭越,再有言自立者,斬立決。”

天帝元年,天帝賜封文生為西川王,世襲罔替,鎮守西川,加封一等王,封地自西川、武城,封地自統。

文生領命為西川王,大力發展玄門教化之業,西川祥和升平,前所未見,文生亦被萬民所擁戴。然,態度恭敬,每年都入陰司朝拜天帝。

無傷卒時,文生亦在西川率萬千子民,於峨眉山開道場,為無傷祈福,親自執魂幡,七日不下法台。

文生在雲都為無傷立三十三丈雕像,供萬民敬仰,後天帝毀無傷典籍,唯獨此雕像獨存。曰:“文生與上交好,天可憐見,獨存留之。”

後又聞,無傷入俗世,待無傷晚年淒苦,文生親自出玄門,在江東與無傷會晤,雖不言兄弟、玄門之事,亦為棋友。

此時文生亦老,白發蒼顏,兩人每日於亭中下棋,廢寢忘食,爭吵時,亦如兒童互不相讓。時逢鳳後體弱,老年多風痰、體痛,文生特請逸風出山。

逸風因知天意,此乃常劫,不出。文生大怒,在玄門發書怒罵逸風無情,枉受昔日上恩,為人醫者,無醫德,若不入江東,西川之地將永禁南宮氏入界。

逸風此時為醫神,有盛名,然天帝、菩薩有所囑,知文生心意,遂親自來江東解惑。

言天意,文生亦不讓,言:“何為劫,何為大慈大悲,知民間疾苦,不救,以天道自蔽,是為無情。主上與你情義如兄弟,你忍見兄弟受難而不度,是為不義。你乃醫,有救苦之責,不度,則為不仁。”

逸風有苦說不得,拜曰:“王上之言,鏗鏘鑿心,是我之過,今但五雷誅之,亦不作無情不義不仁之徒。”

遂施奇針,為鳳後醫治多年頑疾苦痛,不消一個時辰,鳳後痊愈。

無傷及四鄰八舍驚為天人,文生知無法再留,與無傷告別,回西川。

天帝五十年,文生聞無傷卒,言:“上已去,西川如今大定,我不負所托,可卸甲歸田。”遂向天帝請辭,告老還於山林。

天帝感念其八十年在西川穩立之功,準其山林,特賜七座大山於文生,令其子劉度為西川之主,世襲罔替,文生亦賜像入功臣閣,排列第九。

天帝二百年,文生卒,其魂入陰司,參拜無傷,亦常有來往。

贊曰:“自幼文墨音律全,年少輕狂喜花叢,拈花血戰知人心,義結金蘭終不悔,峨眉山中悟正道,八十年西川功,天下萬人仰。”

評:浪子回頭金不換,文生乃皇族之後,終是修成正果,八十年西川如一日,有安民教化之功,人非聖人,孰能無過,文生,大哉、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