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門史記:朝陽傳(第2/3頁)

無傷入白家,與白靈再會,見朝陽,面如朗月,如皓月當空,驚為神人。又知其有臥龍之才,得老祖做保,二人結為兄弟,此後朝陽終生以無傷為兄,兩人此一盟,亦是奠定日後江山之根基。

此後,朝陽亦費盡心力輔之,他知無傷常年闖蕩,九死一生,感念為兄之苦,遂登法台,以自身本元壽命,求的三錦囊於無傷。

無傷借助錦囊,逢兇化吉,亦知朝陽之苦心,奈何,兩人都為大業而生,難以為報,亦不知何報。

朝陽亦體恤無傷不為君王、身不由己之初心,此後,但有大事,盡以雙肩而扛,不報於王,免王憂心。

此後,無傷主拼殺,朝陽主內政,兩人互知心意,無傷亦有意日後托江山於朝陽,雖常有人言朝陽擅權,無傷亦不為所動,終期一生,兄弟二人同心同力,未有絲毫嫌隙。

此亦是皇叔與武侯而不能比,朝陽感無傷知遇、信任之心,凡事必躬親,生怕有負兄之所托。

無傷得王城後,常在外,朝陽親自主持城中建設、民生、軍政大事,時有西川將領張十一,多對朝陽不滿,言其秀才不知兵,多有辱罵。

底下之人多報於朝陽,朝陽有海量胸襟,每次都只笑曰:“天下罵朝陽者千千萬,又何必克重張將軍乎?”

下人多為嘆服,此言傳於張十一之耳,張亦敬重,此後無傷對張多有責斥,朝陽亦保之。

無傷曰:“弟乃我之手足,亦如我,不容辱於他人。”

朝陽笑曰:“將軍亦是性情中人,只是憂其性烈,打罵軍士,難以馴服,憂其日後步先祖後塵。”

為人所辱,亦憂其人,何等心胸,天下之人僅朝陽也。

無傷入龍虎山,奪得閻君之位,朝陽亦為徐女所喜,初嘗男女之悅,無傷亦許徐。

及至王城,朝陽醒悟,知徐刁蠻,志不同、道不合,他乃恬靜之人,格格不入,遂拒。

青檬、天心入王城,朝陽見青檬,為仙子高雅、淡泊之氣所折服,遂言,天下有仙子這等玄女,乃我畢生之追求,願功成隱於山林,和琴於仙子之側,遠觀即可。

仙子與朝陽初見,亦知大仁大智,知日後與他有龍鳳之緣,便曰:“相勿掛之,大業相成,終有再見之時,亦以大業為重,方可得正果。”

朝陽拜別仙子,此後亦不言情事,專心於政事。

無傷知其心思,曰:“日後,若大業成,我若在,必親自為弟許玄女。”

兄弟二人心靈相通,朝陽亦喜。

即入陰司,無傷二十年不出,朝陽為穩住大業,與封先生不得不盡消北漠驍勇之兵,嘆曰:“今日毀兵六萬,恐天假年。”

國事甚巨,心常憂之,年不過三十,已是白發叢生,容顏憔悴。

無傷回陰司,與朝陽見,知其辛苦,恰逢天帝已出,白起總兵有成,天下已經大定。

待天帝登基之時,天下大定。賜封朝陽為聖王,無上智勇智聖,位列眾神之首,眾臣之上,佩劍上朝,贊拜不名,各城供智聖廟,將其列入玄門史記天帝朝,第一傳,追封天下第一臣,列功臣閣之首位,昭告天下臣子,以示效榜。

無傷問其為何不封神,朝陽曰:“今日大業已成,於兄長無愧,因與青檬有約,不為神可入昆侖。”

無傷知其心思,不留。

朝陽入俗世,在江東王城大業安定後,入昆侖,終見仙子青檬。

青檬感其大業已成,不違誓言,芳心暗許,兩人同為神仙眷侶,朝陽孤苦一生,終圓大夢。

時逢眾人奉菩薩、聖師之命為無傷重鑄真身,朝陽夫妻亦下昆侖,至隆中拜猿母,時猿母早已亡,僅剩骸骨,朝陽供母之骸骨於隆中廟中,痛苦不已,感其母養育之恩。

自此,天下無人知朝陽之來歷。

時文生統西川,及江東以西大部分之地,文生令隆中官將好生看管大廟,日夜續以香火,並昭示天下,以教化人心。

曰:“母猿亦通人性,何況人?願天下母子同心,孝義滿天下。”

後無傷魂魄入昆侖,真身即將下界,朝陽與青檬自請下界護佑,菩薩與帝盡皆允許。

朝陽亦是護法最佳人選,其有忍心,不改天意,終能成無傷生前所托。

朝陽至俗世,如常人生活,以其才智,謀的商機,為江東首富。

與無傷初見時,愈相認,贈萬貫家財,青檬勸之:“夫君勿忘菩薩之囑托,兄長來之不易,當遵其囑。”

朝陽亦打消此念,此後常念無傷受苦,亦不敢助,唯心痛如絞,默然流淚。

後,無傷為少天所雙,雙臂折毀,黑子欲斬之,朝陽出面化解。

此後,無傷因臂患,一生無為,朝陽亦不敢相幫,只是令夜魔多加開解。

天帝五十年,無傷卒。朝陽打開少天明智,兄弟抱頭痛哭,少天夫妻亦知患下大錯,抑郁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