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整裝待發(4)

“重步兵,你能扛的起多重的東西?”解決完九筒的武器,王亞樵將目光轉向了石頭,這個肌肉發達,面部黝黑的漢子。

“一百斤的東西,背著走幾天,不在話下。”石頭說道。

“那我就放心了。”王亞樵點了點頭:“你去墻角,把那個被黑色蒙布罩著的機槍拿出來,它,以後就是你的了。”

聽了王亞樵的話,石頭當即小跑著過去,掀開蒙布,映入眼簾的是一挺瘦而長的機槍,機槍頭上了一個三角支架,槍管上滿是散熱的圓孔,通體黑色,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石頭見獵心喜,將機槍的三腳架收起,然後一把扛在了肩膀上。

“你知道這叫什麽機槍嗎?”王亞樵饒有興致的看著他。

“我就知道它是機槍……”石頭有些不好意思。

“呵呵,你太坦率了。機槍也是分好幾種的。告訴你,這就是德國佬最好的機槍:鐵拳!”王亞樵洋洋得意地說道。

“之所以是德國佬最好的機槍,是因為他既可以當重機槍用,也可以當輕機槍用,還可以當高射炮用!”王亞樵說到這裏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所吸引,而楊開更是豎起耳朵,要聽聽這個‘槍王之王’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原來,德國在一戰中失敗,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戰敗的德國不可制造重機槍。

一戰後,德國的實力迅速恢復。隨著國力的恢復,曾有著“歐洲最強陸軍”稱號的德軍自然不甘心受條約的限制,永遠成為一支半保安性質的部隊。

其實幾乎從剛剛結束戰爭開始,德國的各項科研活動就轉入地下,研制的步伐雖然有時放緩卻始終沒有停頓。不過他始終是一戰的戰敗國,如果公然違背《凡爾賽條約》,必將立刻遭到西方盟國的嚴厲處罰。所以,這根紅線是不敢碰的,既要隱諱,又要發展,這好像就難了。

所謂難者不願,願者不難。德國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過了條約的限制。他們研究了一種從傳統眼光看來,完全不是重機槍的通用機槍。

這挺通用機槍,若使用兩腳架,配備七十五發彈鼓即可作為輕機槍使用,跟隨班排作戰。若使用重機槍的三角架,配備三百發彈箱,即可作為重機槍使用,成為營連的支援武器。若裝上裝甲車輛,它又是車載機槍。其最大特點是不同於馬克沁重機槍的采用水冷降溫的方式,而是和輕機槍一樣采用氣冷式,通過迅速更換槍管來保持射擊的連續性。

他就是享譽世界的鐵拳機槍,該槍一九三四年設計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廠生產,采用和毛瑟步槍相同的彈藥。它有著很多劃時代的亮點之作,如既可用彈鏈供彈,又可換裝彈鼓供彈,使用彈鏈供彈左右都可進行,能雙槍聯裝使用(用來當高射炮對付飛機)。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裝卸,操作簡單,可迅速轉移陣地(機槍能夠迅速轉移陣地在實戰中特別重要)。該槍理論射速為每分鐘八百發,最快可達每分鐘兩千發,達到了單管機槍的巔峰。據說,碗口粗的大樹,片刻就能掃斷。

不過,在鐵拳輕機槍剛剛誕生並裝備部隊的時候,西方潛伏於歐洲的諜報人員卻將其評定為一款粗制濫造的武器,是若幹鐵片和一根鐵管的拼湊物。當時雪片般的報告飛向華盛頓和倫敦,內容都是同樣的:德國已經不行了,他們極端缺乏原材料,連他們戰術核心的機槍都采用如此簡陋粗糙的制造技術。

可當美英槍械制造專家得知這個情況以後,卻是大吃一驚。他們清楚地知道,采用沖壓技術的德軍在機槍這個方面,已經遠遠領先了他們。在後來的實戰中,也很好的證明了這點。

無論在蘇聯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還是英國低矮的灌木叢林。是北非炎熱的沙漠,還是柏林的碎石瓦礫堆,鐵拳輕機槍都是德軍絕對的火力支柱。美國兵稱其為‘希特勒的電鋸’,英法聯軍稱之為‘希特勒的拉鏈’(意指希特勒在拉拉鏈掏生殖器卻掏不著);蘇聯兵比較樸實,算是文雅地稱其為‘亞麻布剪刀’;而德國人則驕傲地稱之為‘德意志軍魂之利刃!’

“楊開,我不知道這玩意會不會對你口中的大鱷魚造成傷害。但不可否認,除了那輛拖車型的重機槍之外,鐵拳算是我彈藥庫裏最強的武器了!”

王亞樵看了看楊開,忽然想起了什麽:“這個也是全配達姆彈?”

“各用一半吧!”楊開沉吟片刻,說道。

“嗯,好!”王亞樵說著,給石頭指點了一下操作技巧,便讓他去搬子彈了。

“最後兩把槍,發完收工!”知道楊開和趙勇德等的有些急了,王亞樵也不多說,走到另一處玻璃櫃旁,抄起一把沖鋒槍,就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