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河險渡(第2/2頁)

王乙盤算:這世間哪有如此好事?眼下正值戰亂,路途多險,就把二弟子拉到身邊,轉身低語:“此人居然不計價錢,會不會是誘我等上船,欲圖財害命?”

船夫見他們猶疑,大聲說:“即使渡船要錢,這錢也僅僅是為了上些酒肉,供給客人;您是長者,又何必為了價錢而阻隔您在大河對面?還是上來吧!”

王乙的弟子聽後,對師父說:“應該沒事,莫再多疑,上船吧!”

王乙見河中也只有此船,而且暮色降臨,大雨在即,只好上去。

上船後發現,這船還不小,上面另有幾個船夫。他們戴著鬥笠,低頭坐在艙裏。見五人上船後,船夫們面無表情,只顧開船。

行至河中,那個船夫道:“如我剛才所說,我這船上賣酒肉給客人,你們需要嗎?”

王乙的弟子買了些酒肉,邀船夫共飲。席間,船夫頻頻舉杯敬王乙。這時已漸漸入夜,喝酒時,王乙似乎聽到半空中有人說話:“不要喝那酒。”王乙大驚,酒雖已入口,但又將其偷偷吐出。再看他的兩個弟子,很快就醉倒睡去。

夜已深,燭將滅,船至河心,風雨交加。

王乙等五人在倉中睡覺,他人鼾聲如雷,獨有王乙難以安眠。他感到危險即將來臨。無奈中,默默念起《如意輪咒》。作為佛家信徒,這些年他一直堅持念此咒,因為按典籍所說,此咒可避刀兵。

果然,半夜過後,眾船夫手持利斧,從水倉暗道中露出腦袋,隨後躥上來,不等王乙的兩個弟子和兩個仆人反應過來,就砍掉了他們的頭。隨後,為首的船夫舉起斧頭,欲殺王乙,後者自知難以反抗,於是閉眼受死。

這在這時,倉中蠟燭突然滅了。

王乙感到自己被砍了三斧。卻說這船艙背後有一小門,早就釘死,但此時忽開,有二人進來,扶起王乙,從小門逃出,潛入水中。水深氣寒,但很快,那二人就將王乙托舉至岸邊。王乙發現自己渾身是血,奇怪的是,一點都不疼痛。

他一路狂奔,終於看到路邊有一茅屋,大聲道:“我被賊人劫了,望相救!”

茅屋中伸出一只手,把王乙拉進去。

再後來,王乙報告官府,轉天一早,捕快在其帶領下,來到上岸處,眼前的情景讓王乙睜大眼睛:因為他看到,河岸距水面高達數十丈!如此說來,昨晚他是怎麽從河裏上岸的呢?難道是借助於神力?

王乙者,自少恒持《如意輪咒》。上元初,徒侶三人將適北河,有船夫求載乙等,不甚論錢直,雲:“正爾自行,故不計價。”乙初不欲去,謂其徒曰:“彼賤其價,是誘我也。得非苞藏禍心乎?”舡人雲:“所得資者,只以供酒肉之資,但因長者得不滯行李爾。”其徒信之,乃渡。乃市酒共飲,頻舉酒屬乙,乙屢聞空中言:“勿飲。”心愈驚駭,因是有所疑,酒雖入口者,亦潛吐出,由是獨得不醉。洎夜秉燭,其徒悉已大鼾,乙慮有非道,默坐念咒。忽見舡人,持一大斧,刀長五六寸,從水倉中入,斷二奴頭,又斬二伴,次當至乙,乙伏地受死,其燭忽爾遂滅,乙被砍三斧。背後有門,久已釘塞,忽有二人從門扶乙投水,岸下水深,又投於岸,血雖被體,而不甚痛。行十余裏,至一草舍,揚聲雲:“被賊劫。”舍中人收乙入房,以為拒閉。及報縣,吏人引乙至劫所,見岸高數十丈,方知神咒之力。後五六日,汴州獲賊,問所以,雲:“燭光忽暗,便失王乙,不知所之。”一瘡雖破,而不損骨,尋而平愈如故。(《廣異記》)

五六天後,賊船群盜在汴州被捕,審問時,首領說:“當時我連殺四人,正欲殺第五人時,燭光忽滅,就再也看不到他了。”

再說王乙,雖然身上有傷,但卻未傷及筋骨,沒過幾天,他就康復如初了。

在這個故事中,作為佛門信徒的主人公王乙,避開了一場橫禍,色彩甚是玄奇。其實,最令人關注的是:王乙的遭遇在無意中為後人透露出唐朝中期的社會亂象。在當時,以擺渡為幌子而劫殺過往客商的強盜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