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植物(第2/3頁)

段成式熱愛動物、植物和大自然,好奇於天地間一切有生命和靈性的東西。下面這則自述是最好的佐證:“異蒿,田在實,布之子也。大和中,嘗過蔡州北,路側有草如蒿,莖大如指,其端聚葉,似鷦鷯巢在顛。折視之,葉中有小鼠數十,才若皂莢子,目猶未開,啾啾有聲。”

當更多的人醉心於政治爭鬥時,段成式卻在旅途中下馬,俯下身來觀察路邊的植物!在刀光劍影的古代,還能找出第二個人來麽?如果沒有一顆親近大自然的心,又如何能留意到馬蹄旁的草木的細微差別?繼續看一個出身貴族之家的唐朝人對植物的細心觀察與愛意吧:

竹,竹花曰覆。死曰葤。六十年一易根,則結實枯死。

菡墮竹,大如腳趾,腹中白幕闌隔,狀如濕面。將成竹而筒皮未落,輒有細蟲嚙之隕籜,後蟲嚙處成赤跡,似繡畫可愛。

棘竹,一名芭竹,節皆有刺,數十莖為叢。南夷種以為城,卒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甕,縱橫相承,狀如繰車,食之落人齒。

異樹,婁約居常山,據禪座。有一野嫗,手持一樹,植之於庭,言此是蜻蜓樹。歲久,芬芳郁茂,有一鳥身赤尾長,常止息其上。

娑羅,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隨伐隨長。外國僧見曰:“此娑羅也。”

黃楊木,性難長,世重黃楊以無火。或曰以水試之,沉則無火。取此木必以陰晦,夜無一星則伐之,為枕不裂。

淩霄花中露水,損人目。

酒杯藤,大如臂,花堅可酌酒,實大如指,食之消酒。

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幹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至此日,國王人民大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已下有銀塔周回繞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唐貞觀中,頻遣使往,於寺設供並施袈裟。至顯慶五年,於寺立碑以紀聖德。此樹梵名有二,一曰賓梨娑力叉,二曰阿濕曷他娑力叉。《西域記》謂之卑缽羅,以佛於其下成道,即以道為稱,故號菩提。

婆那娑樹,出波斯國,亦出拂菻,呼為阿蔀彈。樹長五六丈,皮色青綠,葉極光凈,冬夏不凋。無花結實,其實從樹莖出,大如冬瓜,有殼裹之,殼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棗,一實有數百枚。核中仁如栗黃,炒食甚美。波斯特產的果樹,不但果實好吃,核也能幹炒,味甘美。

阿勃參,出拂菻國。長一丈余,皮色青白。葉細,兩兩相對。花似蔓菁,正黃。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以塗疥癬,無不瘥者。其油極貴,價重於金。

野悉蜜,出拂菻國,亦出波斯國。苗長七八尺,葉似梅葉,四時敷榮。其花五出,白色,不結子。花若開時,遍野皆香,與嶺南詹糖相類。西域人常采其花壓以為油,甚香滑。

青田核,莫知其樹實之形。核大如六升瓠,注水其中,俄頃水成酒,一名青田壺,亦曰青田酒。蜀後主有桃核兩扇,每扇著仁處,約盛水五升,良久水成酒味醉人。更互貯水,以供其宴。即不知得自何處。

大蓮葉,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二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筒杯。歷下學之,言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水。

苔,慈恩寺唐三藏院後檐階,開成末有苔,狀如苦苣。初於磚上,色如鹽綠,輕嫩可愛。談論僧義林,大和初,改葬棋法師,初開冢,香氣襲人,側臥磚台上,形如生。磚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氣如檀。

芰,今人但言菱芰,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言,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今蘇州折腰菱多兩腳。成式曾於荊州,有僧遺一鬥郢城菱,三角而無傷,可以節莎。

天名精,一曰鹿活草。昔青州劉炳,(南)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炳怪而拔草,復倒。如此三度,炳密錄此草種之,多主傷折,俗呼為“劉炳草”。

護門草,常山北。草名護門,置諸門上,夜有人過輒叱之。

蜜草,北天竺國出蜜草。蔓生,大葉,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鹽。

胡蔓草,生邕、容間。叢生,花偏如支子稍大,不成朵,色黃白。葉稍黑,誤食之,數日卒,飲白鵝、鴨血則解。或以一物投之,祝曰:“我買你。”食之立死。

水耐冬,此草經冬在水不死。成式於城南村墅池中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