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安娜的選擇(第2/2頁)

就在秦北洋、齊遠山、歐陽安娜出生的那一年,這座巍峨堅固的哥特式建築,可是彈雨橫飛的戰場,義和團圍攻了兩個月竟然不克。至今在老北京留下“吃面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擱醋,炮打西什庫”的順口溜。

新郎官穿一身藍色北洋軍裝,器宇軒昂,英姿勃勃,竟有歐洲王子著軍裝結婚的風範;新娘子穿著從頭到腳罩著一襲蕾絲邊白紗,巧妙地掩蓋了七個月大的肚子。

婚禮沒請多少賓客,總共才十來個人,但有三位大人物——

晚清末代陸軍大臣中華民國前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王士珍;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維;鄂爾多斯多羅小郡王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議員孛兒只斤·鐵木真,他是唯一來參加安娜婚禮的大學同學,只有小郡王才明白,安娜腹中胎兒的真正父親是誰。

葉克難沒有出現,壓根兒就沒給他發請柬。歐陽安娜心知肚明,請了葉克難也不會來,他並未親眼見到秦北洋墜入火山口,出於名偵探的本能,懷疑世上每個人都是犯罪嫌疑人,對於安娜嫁給齊遠山更是心存芥蒂——難道是西門慶與潘金蓮之舊事?

新郎新娘俱是父母雙亡,也沒有兄弟姐妹在身邊。王士珍是齊遠山的義父,自然做了男方家長;王家維作為安娜的大學老師,代替了女方家長。新娘挽著教授的胳膊,步入教堂的中心,唱詩班的孩子們歌唱,管風琴如同在巴黎盧浮宮召喚出鎮墓獸與木乃伊的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法國老神父給他倆主持婚禮,在受難的荊冠耶穌面前,齊遠山給安娜戴上一只金戒指。

天主教婚禮結束,新娘換了一身鳳冠霞帔。新郎依然身著軍裝,騎上戰馬,引著婚禮隊伍回到百花深處胡同。

在四合院裏擺了兩桌酒席,眾人喝得一醉方休。小郡王送了一條蒙古哈達,兩卷上等的蒙古掛毯;王家維教授送了一套全唐詩與一本原版《羅馬帝國衰亡史》;早已下野歸隱的王士珍,送了一套蘇州產的花梨木家具。

老英雄“北洋之龍”說了一番祝酒詞,希望新郎官繼承北洋的志氣——愛國、自強、尊師、重教,祝新娘子早生貴子雲雲。

宴席中,王士珍卻摟著新郎說:“賢侄啊,伯父為你惋惜呢。你要是在日本多熬三年,以你的優異成績啊,回來直接當個旅長。你多年輕呐,假以時日,必是北洋的風雲人物,割據一方的諸侯,乃至統一天下,大總統的寶座,亦未可知呢。現在呢,你放棄這個機會,只能在軍閥手下找差使,說不定還要上戰場賣命,哎……”

大總統的寶座?齊遠山苦笑著搖頭,只管給義父敬酒。

門外想起一陣喧嘩,有人通報遠方客人送來新婚禮物。齊遠山跑到門口一看,竟然有十二峰健壯的蒙古駱駝,每一峰都馱著個樟木箱子。

眾人一起幫忙在四合院裏打開箱子,刹那間都亮瞎了大家的眼睛——

西周青銅大鼎、西漢王陵兵陣陶俑、北朝石刻佛像、唐三彩武士與侍女、北宋汝窯天青釉碗、西夏水月觀音絹本彩繪……

王家維教授嘖嘖稱奇,掏出放大鏡鑒定,竟都是如假包換的真品,簡直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以上,都是海上達摩山的寶貝,青幫老大歐陽思聰收藏的古董,當年在上海虹口滅門縱火案中失蹤。

唯獨缺了一件寶貝——遼代木雕佛像,根據契丹太後蕭燕燕容顏雕鑿,秦北洋還給她補過三根手指。

安娜知道送禮的“遠方客人”是誰了——刺客們的主人,曾經親愛的“阿幽妹妹”。

新娘子鐵青著臉沖回洞房,拿出一把榔頭,砸爛了其中幾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這不是新婚送禮,而是完璧歸趙,或者說是一種侮辱和嘲諷:我既能殺你全家,奪你財富與寶物,也能將這些再還給你。

夜已深,賓客散去。洞房花燭夜,齊遠山卻回了西廂房,獨自醉倒,呼呼大睡。

月光灑在窗戶紙,安娜一個人躺在床頭,被一屋子原本就屬於她的古墓裏的寶貝圍困,加上密密麻麻的雙喜貼紙。左手無名指上,是齊遠山給她戴上的婚戒,中指依然是來自白鹿原唐朝大墓的玉指環。她摸著腹中躁動的胎兒,心中滿是秦北洋的容顏,哪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這一夜,百花深處胡同,四合院的門檻口,有位老婦人立於寒露之中。她穿著前清的衣裳,梳妝打扮整齊,猶在癡癡地等那出征的歸人……

=================================================================

新的一年祝大家合家歡樂,心想事成!繼續求月票、推薦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