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水陸法會(第2/2頁)

這場法會,林麒是為諦聽而設,從陰司回來,諦聽帶給他的話語中,很是贊許他超度眾生的功德,林麒也憐憫戰死的冤魂,力所能及的,自然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何況無相跟著他這麽久,為的就是普度眾生,林麒無法幫助他普度眾生,但普度一下戰死的冤魂,還能做到。

主持水陸法會的是無相,往常話多的無相辦起正事來竟是無比肅穆,莊嚴,法會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條,林麒和無相的這場水陸法會條件有限,只能是辦一場小的,不設瑜伽壇,而設藥師壇。此壇兩側墻壁上,張貼有許多紅紙寫的“消災條”,上書“佛光普照長生祿位”;壇上要點三十九盞油燈,並有六個經台,供誦讀《藥師經》之用。

另設監壇一名,指揮內外壇一切事宜,外壇六壇人員共四十八名。內壇的活動主要有灑凈、結界、遣使發符、請上堂、請下堂、供上堂、供下堂、奉浴;授戒、施食、送聖和放焰口等,道場按七天進行。

第一天,大殿左前方樹起“修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功德寶幡”。三更時對外壇“灑凈”,即遍灑法水並誦咒,使之成為凈。四更時對內壇“結界”,即誦咒施法,使內外壇均與外界隔絕,不受幹擾。五更“遺使發符”,即派遣鬼使神差發符,上呈佛、菩薩及所有天神,下召六道眾生,請大家都來赴會。

第二天,四更時“請上堂”,“上堂”是能施法力超度眾生的諸佛、菩薩、羅漢、明王、諸天及道教神仙等。其請法,即是在念誦聲中,恭恭敬敬地將這些“上堂”畫像懸掛起來。五更“奉浴”,即安排盛有香水的浴盆,象征性地為請來的諸位“堂”沐浴,以便齋戒。

第三天,四更時“供上堂”,即請諸位“上堂”正式臨壇開會。在畫像下設供桌,桌上設名號牌位明及燈、香、花、果等。正中供桌上方,中掛毗盧遮那佛像,左掛釋迦牟尼佛像,右掛阿彌陀佛像,供桌前安置四個法台,台上放磬、鈴和經典等。座上為法會四位主持人:主法、正表、副表和齋主。五更“請赦”,即請神佛大發慈悲,使戰死之冤魂及六道眾生脫離地獄諸苦難。午時設齋,請包括雲水僧在內的所有僧人就齋,名為“齋僧”。

第四天,三更對“請下堂”,也是用掛畫的方式,把居住在地面、水中的神靈和待超薦的六道眾生請來。四更時“奉浴”。五更時“說戒”,即說明此會遵守的戒條。

第五天,四更時僧眾合誦《信心銘》。五更時“供下堂”。午時齋僧。

第六天,四更時主法親祝“下堂”。午前放生;

第七天,五更時普供“上下堂”午時齋僧;未時迎“上下堂”到外壇,申時“送聖”,即將法會的文告、符牒一律焚燒,為“上下堂”送行。法會就此結束。

在這七天中,每夜都要放焰口,第六夜放“五方焰口”,即針對東西南北四方和地下幽冥的焰口。這台焰口規模最大,全體僧眾一律參加,為水陸法會的高潮。

法會做完,林麒謝了金光寺主持,帶著無相一眾人等悄然而去,等朱元璋忙完收取東吳之地,派人來請林麒,早已是人去樓空,朱元璋心有所悟,在湖邊修建祠堂,祭祀鄱陽湖戰死的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