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好人(第2/2頁)

林麒道:“儒家不是說未知生焉知死嗎?”

劉伯溫老臉一紅,道:“真正面臨生死的時候,誰說的又管什麽用了?”

林麒笑笑,沒有答話,像是不想與劉伯溫再談下去,劉伯溫幾次想開口,卻發現也沒什麽好說的,面對林麒他總有一種無話可說的地步,他沉吟了下,站起來道:“林小哥,你是個好人,我劉基謝謝你了。”說著躬身施禮。

林麒仍是沒有站起來,冷靜的瞧著他道:“我最怕別人說我是好人,我也不是個好人,劉先生,你學問大,你來告訴我,好人真的有好報嗎?我曾經問過師傅,他是個好人,卻落了個魂飛魄散的下場,他說的我不信。”

劉伯溫沉吟了下道:“好人者德也,德應有得報。好人者,品德之高、思想之公、心靈之善、行為之端,所謂好人,就是以德做人、做事。《禮記》中講道:‘德者,得也。’‘德’與‘得’音同,其有一定因果。‘德’為‘得’之基,‘得’是‘德’之果。‘得’離開了‘德’,就離開了‘得’的品位、人格、倫理、操守,其‘得’只能是喪德、失德、敗德,‘得’之而恥、而辱、而悲、而醜。‘德’失去了‘得’,其‘德’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德’就成了空的、虛的,成了說法、擺設、表象,無任何的意義。所以有德方能有得,厚德方能載物,德高方能望眾。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也是這個道理。”

林麒搖搖頭:“先生說的這些我不懂,我就知道誰對我好,誰就是好人,誰對我以惡,誰就是壞人,我做事只依本心,不管好壞,不管對錯,我明白你為何感謝我,也知道你為何說我是個好人。我幫你,幫這個村子,是因我有事求你,並且答應了別人幫你。也不希望好好一個村子,這麽多人家,成了鬼蜮,更不想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變得淒涼落敗。我深受其苦,感同身受,總想著當初若有人幫我一把,或許就不會那般難過,劉先生,你並我欠我什麽,若是我擋不住那妖人,定然會逃走,絕不輕易死在這裏,待我本事大了再來給你們報仇就是,所以你根本不用謝我,我說的是真心話。”

劉伯溫愣了愣,林麒的話已直白到了殘酷的地步,他站在原地想了想,突然開口道:“不管你怎麽想,總阻擋不了別人對你的好意,有些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有些發自心的親近,你拒絕也是沒用的。”說完轉身徑直去了。

林麒楞了楞,他明白劉伯溫話裏的意思,不管你林麒怎麽想,他劉伯溫都是感謝他的,他劉伯溫都覺得跟你很親近。林麒搖頭苦笑,他不是不想與人親近,只是這些年來,與他親近的人都沒有什麽好下場,父母死了,師傅死了,周顛流離江湖,隱約的他就想拒人於千裏之外。

他不想背負太多,只想輕裝上路,活的逍遙自在就好,可有些東西,他真的拒絕得了嗎?林麒愣愣想著,想得癡了,也不知何時,和尚做到了他身邊,輕聲對他道:“你和劉先生的話我都聽到了,貧僧想說,世間就是個大苦海,你我都在裏面沉浮,誰也逃避不了的,不如跟貧僧學習佛法,早登彼岸……”

林麒看著和尚就頭疼,見他又出來教訓自己,皺著眉頭聽了幾句,想躲遠點又不敢,眼見和尚坐在地上都是姿姿態端正,靈機一閃道:“和尚,聽說你參禪打坐最是厲害,不如你我比試一番,看看誰能一動不動坐的時間長些,可好?”

和尚雙目一亮,哈哈笑道:“別的比不過你,盤坐功夫貧僧卻是不服氣的,來來,就跟你比試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