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說媒(第2/2頁)

有歌謠是贊媒婆的,說的是:“東家走,西家走,兩腳奔波氣常吼。牽三帶四有商量,走進人家不怕夠。前街某,後街某,家家戶戶皆朋友。相逢先把笑顏開,慣報新聞不待叩。說也有,話也有,指長話段舒開手。一家有事百家知,何曾三寸三分厚。若還羨他說作高,揮幹涎沫七八鬥。”

可見這張嘴又多厲害,高公子那見過這般陣勢,登時就被他說的動了心,又聽說玉娘得先見了人,滿意的才行,也覺得有意思,挺刺激,他是看過西廂記的,想著戲文裏的事,就有些躍躍欲試。

高公子為何連個秀才都考不上?都是因為這些雜書害的,四書五經沒看多少,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等等雜書倒是看了一腦袋,又怎麽考得上了?

花媒婆所說的事,跟這些書上寫的也不差什麽了,高公子委實心動,就與高婆子商量了個日子,到那時與玉娘相會,也看看玉娘是何模樣,若真是如花媒婆說的那樣,再去說親,父親不答應就鬧給他看,高家就自己這麽一根獨苗,不成也成了。

這月十五,拜神的日子,高公子收拾停當,帶了個書童,到了青田的觀音廟,玉娘也在劉老三的鋪子裏,說是要去許願,兩人碰了頭,一個英俊瀟灑,一個美麗無雙,當真就如王八看綠豆,瞬間就瞧對了眼。

兩人感謝花婆子,讓他兩家說合,事成之後必有重酬,劉家,高家,都是富戶,當地有風俗,事成之後媒人會得到豐厚的酬謝。那銀子還能少了?花媒婆更加上心,東家來,西家去,也不嫌遠,一張嘴更是口吐蓮花,硬是說成了這樁親事,為此兩家酬謝的銀子也不在少數。

婚姻要有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俗間的婚嫁叫法不同,但大致也是這幾個環節,即提媒、批八字、換書兒、落小帖、看日子、娶親等。媒人是專司婚嫁雙方聯絡、協商事宜的人,其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她穿針引線。

花媒婆收了銀子,腳下也勤快,半個月的時間將這些雜事辦的妥妥的,吉日都選好了,就差個迎娶了。

玉娘出嫁,那可就是別人家的人了,跟他劉家在沒什麽關系,劉老三也不是吝嗇的人,給女兒準備的嫁妝也算豐厚,但那塊玉蟬,卻是不能帶走的,那是李公子留下來盆的,玉娘帶走算是怎麽回事?

玉娘也明白這個道理,從懷裏取出玉蟬,玉蟬已被玉娘盆養了大半年的時間,裏面紅色的血跡已經消退得差不多了,只有蟬尾還有紅色血跡沒退幹凈,玉蟬盤成這個模樣,只能算是個半成品,說也奇怪,玉蟬交給劉老三大半年的時間,李公子卻再也未出現過,連鋪子都沒去過一次,但不管如何,玉蟬是人家的,只要人家來取,就得拿得出來。

可玉蟬如今這個模樣,劉老三卻有點拿不定主意,若是就這樣交還回去,李公子會依?父女兩個都明白這個道理,玉娘戴玉蟬久了,也有些不舍,就道父親拿主意道:“既然答應了人家,總要盆好,否則就是砸了咱家的招牌,不如這樣,我給爹寫個單子,就說玉蟬不是陪嫁之物,乃是先前答應客人的盤玉,我摁上手印,在跟夫君說清楚此事,到時候李公子來取,你到我家中拿回來也就是了。”

劉老三也覺得是個辦法,就道:“收了銀子,有你一百兩。”

玉娘也沒在意,點頭答應,寫了個單子,摁上了手印交給父親,劉老三去了這塊心病,一心操辦起女兒的婚事來。

日子一轉,也就到了迎娶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