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盤玉(第2/2頁)

公子身邊也沒帶下人,長身玉立,氣質從容,一身白衣也無出奇之處,但裁剪的甚是得體,穿在身上就那麽讓人看著舒服,想必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俗話說的好,為官三代,始知穿衣吃飯。就是說要三輩子都做官,才能真正明白什麽是吃飯和穿衣,而不是簡單的填飽肚子和遮身蔽體。劉老三是個生意人,長了一雙毒眼,知道這公子是個來歷不凡的,急忙殷勤上前。

公子自稱姓李,問劉老三能不能盤玉,劉老三自然回答說能,李公子笑著打開盒子,裏面靜臥著一只玉蟬,玉蟬倒也不大,正面弧形凸起,頭部上端刻有兩只圓鼓鼓的眼睛,下端刻有鼻孔和嘴巴,兩翼合攏緊護腹部,頸部和兩翼刻的陽文翼脈長短彎曲自然,兩翼邊斜磨,翅膀略長於蟬腹,腹部下端以陰文琢刻。

玉蟬,自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將玉蟬放於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不死,再生復活。把蟬佩幹身上則表示高潔。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

玉蟬可分為三種:一、冠蟬,用於帽飾,無穿眼;二、佩蟬,頂端有對穿眼;三、含蟬,在死者口中壓舌,刀法簡單,沒有穿眼。玉蟬含義很多,如以一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以一蟬伏臥在樹葉上,定名為“金枝(‘知了’的諧音)玉葉”,也有人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為“一鳴驚人”(取蟬的鳴叫聲)。

但李公子盒子中的這塊玉蟬,遍體鮮紅,似火,似血,帶著妖異的色彩,如此完整的紅玉,簡直是價值連城,劉老三做了一輩子的玉石生意,還從未見過這般玉蟬,聲音都有些顫抖道:“公子,可否讓我仔細瞧瞧這玉?”

李公子笑道:“找你盤玉,還怕你看?看就是了。”

劉老三接過玉蟬,仔細打量,見玉蟬手工刀法簡練,粗獷有力,刀刀見鋒,稱“漢八刀”。蟬形比戰國時期薄而大,重視玉料選材,玉色以白為上。表面琢磨得平整潔凈,線條挺秀,尖端見鋒,鋒芒銳利,其邊緣像刀切一樣,沒有崩裂和毛刀出現,尾部的尖鋒有紮手的感覺。線條以直線為多,有的雖呈弧線,但都是兩線交鋒而成。一般說,玉蟬呈平頭形的,以西漢早中期的作品為多,圓頭形的以西漢中晚期的作品為多。西漢中晚期玉蟬的眼珠多跳出輪廓外。尾部的橫線表示具有伸縮功能的皮紋,一般以四至七條為多見,但是最多的有十二道。

這玉蟬是西漢的古物啊。難不成真是整塊血玉雕刻成的?劉老三心存疑惑,要知道血玉乃是稀世的珍寶,血玉是指在雪域高原出產有一種紅色的玉石,叫貢覺瑪之歌,俗稱高原血玉,因其色彩殷紅而得名。這種石頭的記載極少,在史料中,只在吐蕃時代,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時的禮單中有過它的紀錄與介紹。這種玉十分難得;傳說中的貢覺瑪是當惹雍湖的女神,她住在當惹雍湖心底四四方方的綠寶石宮殿裏,宮殿的四面墻有不同的顏色;紅色是歌唱。貢覺瑪之歌,也就是當惹雍女神歌唱的意思。此玉很貴,市面上也很少見。

劉老三覺得有些不敢相信,仔細端詳了半天,卻見玉質圓潤,顏色均勻,忍不住舉起來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這一聞,就聞出了門道來,玉蟬用眼看,當真是天下無雙的紅玉,但這玉蟬卻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腥之氣。

“公子,這是死人口中的葬玉吧?”劉老三問。

李公子微微笑道:“自然是了,若真是吐蕃的血玉,我又何必找上門來讓你幫著盆?劉東家,只要你盆好了這塊玉,我願意奉上二百兩銀子,你看可好?”

二百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幾乎就是劉老三這個鋪子一兩年所能掙到的,也就有些心動,暗道:憑著祖上傳下來的手藝,還有玉娘,應該沒有什麽問題,開口問道:“那我給公子開個憑證?”

李公子笑道:“我都不怕你,你怕我什麽?玉就放你這吧,等你盤好了我自然會來取。”說完轉身離開,剩下劉老三茫然不信,如此貴重的東西,一句話就放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