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東渡傳奇 第二十一章 烏鷺秦事(6)(第2/2頁)

正是那次談話,換來了嶺南的百年和平。當然,歷史將永遠不會提及那次談話,那只是三個人的秘密。桀駿、趙佗、徐巿……當後人感嘆、猜測那場鮮有記錄的戰爭時,只會有無盡的謎團掩映在悠悠歷史之中。

“桀駿慷慨,視死生如浮雲,真乃當世英豪!佗定不負其所托,子子孫孫,善治嶺南,不輕言戰也!”趙佗當著徐巿許下的誓言,便是他對桀駿永生的承諾。

徐巿凝視著趙佗。他知道重譽如他,一定會用一生來兌現承諾。

“廷尉此去,恐無緣再見。巿有一物相贈,可延年益壽,助廷尉久治嶺南。”徐巿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瓶丹藥。

趙佗接過徐巿的饋贈。兩人久久對望,千言萬語盡在其中。

許久,趙佗放開了徐巿的手,對他深深一拜,然後爬上了馬車,就此遠去。

秦始皇三十三年,靈渠修建完工。嬴政的糧草順水南下,一半被趙佗用來犒勞軍馬,另一半則被他神不知鬼不覺地“裝進了”越人的米缸之中。

得到糧餉之後,秦軍忽然結束了久戰不勝的被動局面,一舉攻占嶺南。嬴政隨後在這裏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嶺南從此統一。

不過讓人費解的是,趙佗在攻占嶺南後對秦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不僅拒絕派自己手下的秦軍部隊北上與反秦起義軍作戰,還鎖了兩廣與中原的聯系,更在秦滅亡後建立起了南越國。

趙佗統治嶺南的時候,不但尊重越人風俗,還將中原先進的漢文化和生產技術引入了嶺南,使嶺南生產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漢朝建立後,趙佗在陸賈的勸說下,接受了漢高祖劉邦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將嶺南和平地回歸了中央政權。

趙佗一生活了一百二十一歲,在位七十一年。他在嶺南創下了歷史偉業,成為一代偉人。

趙佗死後,他的子孫厚葬了他,讓這位英明神武的“南越武帝”長眠於地下。他的墓穴直至今日仍然沉睡在蒼茫大地之下,未被任何人打擾。

而那些崇敬、感激他的人們,無法到他的真陵前緬懷這位偉人,只能借由朝拜他的先人冢,表達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高冢疊疊列道旁,尉佗南粵久稱王。功成七郡歸真主,事去千年留故鄉。古樹烽煙巢鸛鶴,夕陽坡壟下牛羊。牧兒芻樹閑耒往,一曲哀歌感孟嘗。”①

※※※

  1. ①明·梁夢龍《趙佗先人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