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東渡傳奇 第二十章 七星鎖魂(5)(第2/2頁)

“怪不得這間舵艙裏面比外面看起來要矮些,原來天花板上隱藏著機關。恐怕是我破解的那盤殘局啟動了機關,讓天花板上的磁石露了出來,這才吸附了地上的兵器。”蕭淩虛看著懸在頭頂的兵刃猜測道。

“果然是磁石!”聞南大概也猜到了剛才發生的一切可能和磁石有關,只是這麽大一塊磁石,是怎麽弄到這海船之上的,實在讓聞南想不通。幸好蕭淩虛接下來的解釋,回答了他的這個疑問。

蕭淩虛說:“《水經注·渭水》說:‘門在阿房前,悉以磁石為之,故專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隱甲懷刃入門而脅之,以示神。’而《文選》中潘嶽《西征賦》李善注也有‘懷刃者止之’的話。這兩段文字說的是秦始皇把阿房宮的大門做成了磁石,利用‘磁石召鐵’的性能來防止刺客。”

聽到這裏,聞南總算了然了。既然阿房宮的大門都可以用磁石打造,那麽頭頂這塊僅有桌面大小的磁石對秦朝人來說恐怕只是小菜一碟了。

“沒想到這小小的舵艙之中竟然有這麽多的‘高科技’產品,如果不是掉到了這艘幽靈船上,我恐怕永遠都不會想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朝竟然就有如此先進的科技!”

“秦代確實是一個充滿了奇跡的時代。拋開我們已經發掘的兵馬俑不說,秦代的許多科技都讓現代人嘆為觀止,其中又以秦始皇墓的‘高科技’最多,最神秘,最不可思議。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內是‘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漢書·楚元王傳》劉向上書也有:‘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藏,機械之變’的話。這些記載都暗示了秦始皇墓中有一條源源不絕的水銀河。”

“這個我聽廖館長說過。”經蕭淩虛這麽一說,甄雪也想起廖正陽說過的一些秦朝歷史。

船上的日子十分無聊,又沒有什麽休閑娛樂。大家通常都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發時間。而閑聊的過程中,知識淵博又健談的廖正陽自然成為了眾人追捧的對象。特別是發現了徐巿留下來的骨書後,他更是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常常在船上上演《百家講壇》的現場版。甄雪和聞南也從他那裏聽來了不少有關秦朝的歷史知識。

只聽甄雪補充道:“廖館長說,在秦始皇陵墓裏可能存在著一個川流不息的灌溉系統:系統以水銀做成江河大海的樣子,讓機械推動水銀流動,再使流動的水銀河‘灌’到原來的機械上。機械獲得能量,又推動水銀流動。如此周而復始地機械運動,就可以使水銀河長流不息。如果這個種灌溉系統是真實存在的,那就太驚嘆了,因為這樣的系統簡直就是一個‘永動機’!”

“可是‘永動機’不是不可能存在嗎?”聞南馬上用他知道的物理知識反駁道,“這種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存在的。”

“你說的那個能量守恒定律一定是正確的嗎?”蕭淩虛突然的發問,讓聞南一時語塞。

是啊,定理就一定正確嗎?曾經還有人說大鐵球和小鐵球一同從高空落下,大鐵球會先落地,可是伽利略卻打破了這一定律。他證明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那麽現在,邁爾提出能量是守恒的,它就一定正確嗎?會不會只是因為沒有一個伽利略式的人物來發現真相呢?

想到這裏,聞南改口道:“至少目前來說,沒有人能證明能量是不守恒的。”

“我倒認為要制作一台永遠運作的機械並不是幻想。”蕭淩虛大膽地說出了他的想法,“天地凡間,陰陽之布其實並不均衡。天陽,地陰,陰陽在凡間交匯,融合,就像濃墨滴在水中,看似均衡,實則不均。比如‘山南水北’就比‘山北水南’有更多的陽氣。白天與夜晚亦有陰陽之分。如果有一件東西,由陽氣驅動,陰氣耗能,那麽只要將其置於一個陽盛陰衰的環境中,它便能永遠驅動,生生不息。”

“機械之損與生命之隕不同,在內部零件不爛的情況下,它本身是不會發生陰陽變化的,也就是說只要驅動它的內在和外在因素永遠不改變,它就會一直運動下去。因此,倘若誰能創造出一個陰陽永不改變的環境,那麽他就能造出一個由陰陽驅動的永動機。”

說到這裏,蕭淩虛突然話鋒一轉,道:“同理,人體中的陰陽如果能於死前的最後一瞬凝止不變,人的魂魄便會永遠靜止在臨死的狀態,生與死可以共存。就像在凝固點的時候,水和冰可以共生永存。亦水亦冰,非水非冰。”

“就像他嗎?”甄雪的問題問得既沒有上文,又沒有下文,蕭淩虛和聞南一時沒反應過來,紛紛轉過頭詫異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