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護道者(第2/2頁)

按照張國忠翻譯所得,這本“日記”名曰《中華抗戰機要行動詳錄》,按照《詳錄》記述,“中華太平祈福委員會”成立於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六月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前正式解散,在這六年之中共執行機要任務九十四次,參與者涉及民間、宗教、政治、海外僑胞等各界人士共計四百八十人次,委員會常任理事共六人,分別是馮昆侖(秘書長)、左道一、張百齡、王廣嗣、張鳴、寧時良,除馮昆侖負責任務統籌外,其余五人分別負責華東、華南、華北、東北、西北的任務部屬與人員聯絡,所有任務所需人員都要由除馮昆侖外的五個人自行選拔安排。然後將名單交給馮昆論確認。讓張國忠吃驚的是,自己耳聞過的諸多道門名人的名字都在這本《詳錄》上出現過,除了師叔馬思甲真人和意料之中的沈方卓真人外,還有龍虎山的袁紹一真人、嶗山的祖向成真人、白雲觀的張新廣真人以及其弟子徒孫若幹,甚至連師傅馬淳一的名字也有。除了這些人外,老劉頭父親劉子威、哥哥劉廣成(解放前河北地區有名的劉老道,本名劉鳳鳴,道號廣成子,也稱劉廣成,解放後還俗,復本名,文革前病逝)也在名錄之列。

此外還有江南大盜江小遊、香港富商廖可周(不知道和廖七有沒有關系)、戲曲名家蔡小蝶等等近百名社會人士。據《詳錄》記述,有些任務的可執行性簡直是匪夷所思,例如盜取日軍密碼機(《詳錄》中稱其為耳語計劃),先要進入日軍情報機構將其偷出來,再將密碼機解體,畫出每個零部件的詳細圖紙後組裝起來放回去,一切要在五個小時內完成,還要不被日軍發現。這種任務放在電影《諜中諜》裏恐怕都很難實現,但在《詳錄》的記載中卻顯示其順利完成,此任務的參與者便是江南大盜江小遊;嶗山祖向成真人;江南機器公司工程師王有山、宋克光、趙偉;著名演員吳珊珊、周旋;僅此幾人而已,可惜《詳錄》上只記錄了任務執行人的名單、任務目標與完成與否,並未記錄任務詳細過程,否則寫成劇本,都夠拍一部電影了,反正憑張國忠的腦袋,是想象不出他們到底怎麽幹的……(後來,國民黨曾經破譯過許多日本機密電碼,甚至包括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密電也被國民黨破譯了,並事先通知了美國政府,只不過美國政府不相信連大名鼎鼎的one和mod都沒有得到的消息會被國民黨政府得到,所以並未重視,最終釀成了珍珠港的悲劇。)

然而,最讓張國忠和老劉頭大吃一驚的更有三件事。第一,“中華太平祈福委員會”成立之初,各界人士很難動員,尤其是宗教界的人士,處於對師祖教條的信守,並不願意去參與那些必需施法傷人的任務,一九三七年末一九三八年初,是馬思甲真人第一個站出來全力支持“中華太平祈福委員會”的行動,並以茅山掌教的身份四處遊說,馬真人“國之將亡,道何存焉?”的態度很快傳遍了社會各界,一時間“國之將亡,商何存焉?……國之將亡,藝何存焉?……國之將亡,武何存焉?……”等等宣傳口號鋪天蓋地,在馬真人的影響下,最初決定破戒並開始與“委員會”接觸的人物是龍虎山的袁紹一真人,並打出了“護道”的旗號,“寧守家國一塵土,不望賊寇百裏金,身雖萬劫不復處,回眸中華滿族芳。——寧武袁紹一絕書”看來這個袁紹一真人從一開始就打定必死的決心了……此例一開,全國上下便一發不可收拾,各路能人紛紛蜂擁而至,原來宗教界人士寧冒違祖判教之名參與抗戰,馬思甲真人是始作俑者。

第二,按《詳錄》記述,馬思甲當時執行的任務被稱為“龍騰計劃”,事先得到了日本增援的情報後,由於國軍在棗宜會戰中損失慘重,江防力量幾乎毀於一旦,來不及更沒有能力組織有效攔截,所以便求助於“中華太平祈福委員會”,計劃的執行者只有兩人,其一是馬思甲真人,其二就是復真觀的沈方卓真人,看來沈真人並非在復真觀羽化的,之所以復真觀的弟子直至掌門羽化都沒看見人影,原因就在這裏。

其三,便是《詳錄》中從頭至尾都沒記錄雲淩子的事,只是寫道:“茅山馬思甲先生譴三徒赴陜西事宜,詳問之,不語”。

“陜西……?”張國忠一皺眉,這麽說馬思甲真人去宜昌之所以只帶兩個徒弟,另外的三個弟子是去中條山幫雲淩子弄引葬大陣了,看來雲淩子在中條山設連環計的事馮昆侖並不知情……

“對了!”譯到這裏,張國忠恍然大悟,“師兄,按你的分析,當時是馬老爺子誤會了雲淩子前輩,但按這個上面記錄的時間,雲淩子擺引葬大陣的時候,馬老爺子應該已經羽化了啊,那三個徒弟應該也已經死了才對!這消息本是絕密,連馮昆侖都不知道,雲淩子的謠言會是誰放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