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僵屍媳婦兒鬼孩子(第4/7頁)

郭師傅何嘗不明白老梁同志的意思,水上公安平時只管撈出浮屍,從不過問人是怎麽死的,可今天這事來得蹊蹺,他要有個擔當,聽了老梁的話沒法在推脫了,一摸口袋裏沒帶煙,只好問老梁借。

老梁有包前進牌香煙,解放初期很普通的一種煙,他掏出來低給郭師傅,問道:“老郭,這種煙能行嗎?”他話裏的意思其實是說:“等會兒你那套迷信手段不靈,可別怪我給你的煙不好。”

他之前聽郭師傅提過,從河裏撈出一具腐臭發脹的死屍,巡河隊點根煙就能瞧出這個人是不是有冤情,因為死人有陰氣,掉在水裏淹死的是橫死,死後被人拋屍在河中,那是冤死,這兩者的陰氣不同,陰氣重的有冤情,區別在於是不是死在河裏,抽煙時看看煙霧,就能分辨出陰氣,未免太懸了,老梁是堅決不信。

郭師傅接過煙說:“不分好壞,是煙卷就行。”劃火柴點上煙卷,然後蹲在死人旁邊,一口接一口的抽煙,看也不看那具浮屍一眼。

老梁心想這和我往常吸煙沒什麽不同,哪看得出陰氣?他問郭師傅:“怎麽樣?瞧出什麽沒有?”

郭師傅不說話,連著抽煙,抽完這根煙,站起來對老梁說:“有冤氣,準是死後被人拋屍。”

圍觀的人們一陣嘩然,都聽過巡河隊老師傅會看煙辨冤,但誰也沒見過,今天看見郭師傅只蹲在死屍身旁抽了根煙,站起來就說有冤情,簡直神了。

老梁暗中搖頭,心說:“故弄玄虛,我一直盯著你在死屍旁邊抽煙,我怎麽沒看出哪裏有冤氣?”

從灰坑汙水中打撈出的浮屍,很快被送去檢驗,過後老梁又把郭師傅找來說:“上次還真讓你蒙對了。”

郭師傅說:“咱可不是蒙的,當年巡河隊老師傅傳下這法子,專看河漂子身上的陰氣,十個裏頭至少能看準九個,只不過官面兒上有官面兒上的章程,我們這土法子上不了台面,一般只在私底下看看。”

老梁說:“胡扯,抽根煙就能辨出死人有沒有冤氣,那還要公安和法醫做什麽?”

郭師傅說:“咱們這個五河撈屍隊,每年打撈的浮屍難以計數,見這種事見得太多了,積年累月總結出一些土法子,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子女,逢人不可告訴,只能師傅傳徒弟,一代接一代口傳心記。”

老梁很固執:“你要不把話說明白了,究竟怎麽從煙卷中看出有冤情,我就信不過你,只好認為你這是迷信殘余。”

話說到這個份上,郭師傅也沒法子了,不得已,只好把看煙辨冤的實情告知老梁,他在死人身邊抽煙,不是看煙卷冒出的煙呈現出什麽形狀,噴雲吐霧之際也看不到陰魂。

老梁說:“你瞧,我就說在死人旁邊抽煙什麽也看不見,這不是裝神弄鬼又是什麽?”

郭師傅說抽煙時看不見鬼,卻真能看出有沒有冤情,怎麽回事兒呢,天津衛是九河入海之處,河岔坑窪交錯分布,河道中出現的浮屍,不光是遊野泳淹死的人,各種死法都有,清末以來,世道荒亂,各路幫派林立,盜匪多如牛毛,殺人之後棄屍於河的事情屢見不鮮,撈屍隊整天不幹別的,只跟這些河漂子打交道,雖說不管破案,可見浮屍見得多了,總結出不少經驗,比如說這看煙辨冤,不一定非得用煙卷,當年也有燒黃紙符的,反正是能燒出灰的東西,或是煙灰,或是紙灰,或是香灰,拿這個灰撒到死人身上,看煙灰能附上多少,附的多陰氣就重,陰氣重說明有冤情。

這個陰氣,很難明說,沒法形容,也許能感覺到,但是看不見摸不著,撈屍隊說陰氣重,是指河漂子必然有冤,如果是死後拋屍下河,那死人氣息已絕,與在水中淹死的人絕不相同,不過河道裏出現浮屍,大多是在天熱的時候,發現得早還好說,發現得晚那浮屍腫脹腐爛,面目都沒法辨認,清朝那會兒,官府不作為,撈出的浮屍,先讓巡河隊的人看一下,看出有冤再去報官,巡河隊的師傅們久而久之,摸索出一些經驗,也相當於半個仵作了,拿煙灰紙灰撒到浮屍身上,能看出是不是有冤,所謂有冤,就是說入水前人已經死了,當年沒有不迷信的人,直接說有冤沒冤,不會有人相信,非要說陰氣重,人們才肯信,民國以後,司法逐漸完善,這種土法子很少再用,至於其中的原理,郭師傅說不清楚,師傅也沒告訴過他,可這法子是真準。

老梁聽完郭師傅的話,終於明白是怎麽回事了,他說:“你以後真應該帶幾個徒弟,把撈屍隊這些經驗和方法傳下去,對咱們破案大有幫助,但你可不能再提什麽陰氣冤情了,那全是封建迷信。”

說罷看煙辨冤之事,老梁又跟郭師傅說起灰坑裏那具長滿白蛆的腐屍,經過驗屍,發現死者是被兇手用利器擊打後腦斃命,搶走身上財物之後拋屍灰坑,解放以來,相同命案出了七八起,從兇器和作案手法上看系同一人所為,兇器是件很鋒利的鐵器,不是斧子,斧子砍人腦袋是豎口,這個卻是橫口,估計該兇器是木匠用的刨錛,這東西像錘子,鐵頭的一端扁如鴨嘴,另一端鈍如榔頭,下邊接著個木柄,刨錛打劫在百余年前已有,始於關外黑龍江,兇徒通常是半夜時分,選地僻人稀之處下手,趁前邊走路的人不備,從後快步跟上去,掄起刨錛朝那人後腦勺就是一下,這個手段非常狠,也叫“砸孤丁”,比打悶棍搶劫的危害更大,因為刨錛鋒利沉重,砸到腦袋上非死即殘,連哼都來不及哼一聲便被撂倒了,夜裏孤身行走的沒有有錢人,只不過能搶得少許財物,有時遇害者身上一毛錢也沒有,僅揣著兩個燒餅,為這兩個燒餅就把命搭上了,所以說刨錛打劫最遭人恨,抓住行兇之輩千刀萬剮也不為過,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木匠使刨錛幹活兒的越來越少,很少再有這類的事情發生,沒想到解放後居然還有人用刨錛打劫,公安人員雖然掌握了兇器的線索,卻找不到來源,因此這幾件案子一直沒破。老梁知道郭師傅熟悉本地情況,這次又要請他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