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荷花池下的棺材(第4/7頁)

郭師傅之前就感覺到事情不對,看那三個幫短兒的讓棺中黃霧嗆倒了,轉瞬間那股黃煙又縮進棺木,他急忙蒙上口鼻,帶著丁卯和李大愣趁此機會救人,一人拖一個,拖死狗似的將那三個人拖到坑邊,再看這三人都閉著眼,臉色鐵青,好像是讓屍氣嗆著了,再遲上片刻命就沒了,這一來周圍的人們全驚了,趕緊給這三個幫短兒的捶後背揉前胸。

於此同時,從荷花池跳進泥坑裏的那些青蛙,突然對著棺木鼓腮齊鳴,棺底窟窿裏也不斷發出咕噥咕噥的怪叫,隨即從棺材蓮花底下探出兩個齊心怪狀腦袋,外皮疙裏疙瘩,竟是兩只大得出奇的鬼頭蟾蜍,這兩個一公一母,背上五彩紋鮮艷奪目,咕噥幾聲就張開大嘴,腹中噫啞作響,分別吐出一道如煙如霧的黃氣。

眾人這才明白,荷花池下的墓磚塌陷,棺材在泥水中早已糟朽,有只鬼頭蟾蜍從棺板窟窿中爬了進去,竟把古墓棺材當成了洞穴,鬼王蟾蜍很喜歡躲在陰冷潮濕的泥穴中棲身,身上五彩紋越鮮艷毒性越猛,這只蟾蜍像是受不住群蛙鼓噪,被迫從棺材裏爬出來噴吐黃霧,那些青蛙也不敢過於逼近,雙方好像勢不兩立,在原地僵持了一陣,兩只鬼頭蟾蜍吐出的黃霧逐漸減少,背上錦繡斑斕的彩紋轉為暗淡。

這時荷花池中躍出一只青蛙,大出其余青蛙兩倍,它蹲在地上,足有常人伸開的手掌那麽大,儼然有王者之姿,伸出前肢與那兩只鬼頭蟾蜍相搏,雙方勢均力敵難分高下,圍觀的人們紛紛撿起石塊,對準鬼頭蟾蜍投擲,那兩只鬼頭蟾蜍幾乎吐盡了毒霧,無奈落荒而逃,剛到泥坑邊緣,就讓人抄起鐵鍁拍成了兩堆肉餅,還有人連稱可惜,蟾蜍背上有酥,活著取下酥來,再掏出五臟六腑,放太陽底下曬幹了,這蟾酥和蟾皮都是很值錢的東西,可以入藥,再看那些青蛙,相繼躍回荷花池,頃刻間散布水塘,就此不見蹤影,後來還有人在李善人公園的藏經閣旁邊,建造了一座蛙仙廟,供奉青蛙神,不過規模不大,沒什麽香火,解放後被拆除,改成人民公園後水面經過重整,可不管怎麽收拾,卻再也長不出以前那麽多荷花了。

再說當時,不知是誰報了官,官廳的人這時候到了,郭師傅等人拿錢散了工,跟著看熱鬧的人群離開公園,事後聽說這口棺材被遷到別處去了,外頭又傳河神郭得友在荷花池救了幾條人命的事,那倒不在話下,只說當時領了錢往外走,哥兒仨商量著先去洗澡堂子泡個澡,好好搓搓身上的臭泥,出了李善人公園的大門,恰好跟張半仙同路,走到路口遇見一個推小車賣荷蘭水的。

荷蘭水其實就是最原始的汽水,薄荷粉加蔗糖對涼開水,也有人往裏面放蘇打粉,是種極其簡單的清涼飲料,咱也不知道最早是不是由荷蘭人發明的,反正傳到咱這叫俗了,就叫荷蘭水兒,清朝末年天津衛開始有賣的,到民國後期早已經有正經的汽水出售了,國內國外產的都有,可一般老百姓喝不起,仍習慣賣民間自己兌的荷蘭水,喝完是容易鬧肚子,早年間還喝死過人,好處是價格很低,比大碗涼茶還便宜,淡綠色的汽水放在荷花大瓷盆裏,拿冰塊鎮上,看著就那麽舒服,三伏天喝上一杯,清涼止渴,生津解暑,那也是一大享受,眾人在李善人公園荷花池頂著日頭站了大半天,曬得身上流油,酷熱難當,郭師傅就請張半仙和他兩個兄弟,站到街邊喝兩杯荷蘭水,邊喝邊同張半仙議論荷花池群蛙鬥蟾蜍的事,郭師傅說:“這李善人公園我來過多少回了,真沒想到這荷花池底下還有口棺材。”

張半仙說:“這地方有棺材並不奇怪,從我爺爺那輩兒就知道了,他老人家早看出李善人公園形勢不俗。”

丁卯笑道:“半仙是風水世家出身,我們在半仙面前說這些,是聖人門前背百家姓,有點不知道天外有天了。”

李大愣不信小張半仙,說道:“什麽天外有天,我看張半仙是賣布的不預備剪子——扯,李善人公園荷花池下的棺材裏都住進去蛤蟆了,也能算風水寶地?”

小張半仙說:“真不是胡扯,咱這話都是有本兒的。”

李大愣說:“嚯,還有本兒呐?那你可得給我們好好說說,到底有什麽本兒?”

怎麽叫“有本兒”?這也是給說白了,比方你說了什麽話,如果是有根有據,引的是哪本書哪本經,論的是哪段典故,⒌⑨2你能把根據找出來,這叫“有本兒”,說話沒本兒屬於胡扯。

小張半仙說:“擡杠是不是?我張家祖傳三代看風水斷陰陽,泰山不是堆的,牛逼不是吹的,要沒點真玩意兒,我安敢在列位仁兄面前滋出這丈二的尿去?告訴你李善人公園兩旁河岔子多,形勢渾然天成,猶如百足長蟲,頭圓身長尾細,按本兒說這是金尾蜈蚣形,一頭一尾兩個穴,能埋在穴中的人非富即貴,但這兩個穴陰氣也重,容易招引妖邪到古墳中棲身,先前在那挖泥開棺出了什麽事,你們也瞧見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