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壁畫

這也是山頂賓館夥食如此豐盛但很便宜的原因,因為這些東西在這裏根本就不值錢,只需要少量的勞力把它們采摘或是捕捉過去就行了。

對這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學生們不由得嘖嘖稱奇,甚至還有幾分羨慕,只有呂陽冷著臉,時刻高度警惕、草木皆兵,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在這裏,他眼中越美麗的風景就越詭異,令人羨慕的,肯定是陷阱和誘惑,不管看到什麽都覺得不太正常。

過了種植畜牧區之後,就完全是原始風光了,藍天白雲、碧湖奇石,時不時一群群飛鳥歡唱著從頭頂飛過,山美水美,草鮮花香,令人留連忘返。

如果不是呂陽從周玲和韓誠口中聽說了山頂村,讓他對這些有了很多不好的聯想,他也會和身邊其他人一樣,沉浸在這種美麗之中。但現在的他不能,雖然身邊充滿了歡聲笑語,他始終無法讓自己融入其中。

……

說起來,當初開發山頂村景區的人還是很有眼光的,但是後期基礎設施一直沒跟上,又或者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讓這裏一直沒有真正熱鬧的運轉起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不過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這些的原始風貌保持得如此完整,一旦磨盤山真的道路通暢,交通發達,人類大舉入侵到這裏來了,所有的美麗也都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大量的垃圾和臭水。

因為一路景色太美,學生們一直在互相拍照留念,走走停停的緣故,本來前往山頂村不算很長的山路,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跋涉,兩個小班的人才終於到達了此次考察的終點站:山頂村遺址所在地。

從遠處看,整個山頂村掩映在一片蔥蘢的綠色之中,但卻看不到一個人影,也沒有煙火的氣息,村子內外到處除了石板路和人為踩出的小徑之外,都是叢生的荒草,幾乎長到了一人多高,而在這些荒草的包圍之中,是一棟棟很破舊的清代風格建築。

這些荒草給了學生們捉迷藏的機會,兩名輔導員和三位導遊不得不時時吆喝著,讓學生們不要跑散了。

山頂村外圍有一道石制的圍墻,進了圍墻之後,就是真正的遺址所在地了,遺址裏的房子顯然已廢棄多年,加上年久失修,大部分已經坍塌,有的表面雖然完整,但窗子和門框上的灰塵和大門上幾乎完全銹爛的鐵鎖,都表明這裏很久都沒有人住過了,所以才會稱之為遺址。

關於山頂村的來歷,中藝學院的圖書館館藏之中倒是有些記載,大略是清朝晚期的一個巨富人家,為躲避戰亂提前在這裏修下的大宅院,並帶著所有族人遷居於此,讓這裏成為世外桃源一般。

這個來歷記載沒有被考證過,也不知道出處,隱約似乎出自於一些磨盤山山民之口,所以其真偽就無法真正確認了,不過似乎也沒有人太關心這些。

當代人發現這個世外桃源遺址的時候,這裏只剩下了房屋建築,一個活人也沒見到。不只是沒有見到活人,整個村子裏連屍體都沒有找到一具,山頂村後面高高的山丘上雖然有一處墓地,但所有的棺坑空空如也,不知是否被盜墓賊光顧過,反正是一具屍體也沒有。

山頂村裏值錢一些的東西早就被以前無意中來到這裏的山民搜刮幹凈了,能帶走的都帶走了,但因為山頂村出山很不容易,那些笨重的桌椅板凳瓦罐之類的就都留了下來。

當地政府也曾經考慮過把這整個村莊當成文化遺產保留下來,但經過相關專家考察論證過之後,覺得這些建築年代不是很久遠,再加上維護費用過高,申報上去之後的經濟意義不是很大,最後文化遺產的事就不了了之了,改為向社會招標,對山頂村周圍進行改造,建設成一個自然風景區。

景區剛開始建設的時候,投入還是很大的,拓寬山路、太陽能、風力發電、引水工程、包括移動電信通信基站建設等等。當然了,還有可容納三百多人住宿的山頂賓館樓群。

第一期建成之後,景區向社會發布了大量廣告,甚至提供免費食宿券等等,很是熱鬧了一陣,但之後遊人卻未象想象中的紛至沓來,景區的維護入不敷出,大量員工被辭退,不得已請了些山民住在這裏進行日常維護,導致這裏最終成為了中國無數個被荒廢的開發景區中的一個。

至於為什麽這裏始終未能熱火起來,當年參與建設景區的相關人員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投資失敗的事實就是如此,不容你去思索究竟是什麽原因,景區後面規劃中的建設項目也不得不全部就此中止。

這幾年,若不是靠著中藝學院的學生每年分成幾十批過來做文化史跡考察,這裏多半會永久地荒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