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失散

我們出了殿門,便向著另一邊的通道而去。

這條通道大約有兩人高,頂部呈拱圓形,有很明顯的西域風格,入口的兩旁,還雕刻著浮雕,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不太容易辨認。

我們又不是考古的,對於這些自然沒什麽興趣,郝教授雖然想多琢磨一會兒,但他是個分輕重緩急的人,也知道現在不是做考察的時候,便沒有停留,徑自走向了通道口。

另我們所有人感到訝異的是,通道裏面的情況,和我們所想的情況,完全差了四萬八千裏。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麽想的,但我對於這條通道的初步設想,就是一條拱圓形的通道,根據入口判斷,裏面應該比較寬松,但現實恰恰相反,裏面非常的狹窄。

之所以狹窄,是因為這條通道,居然塌方了。

只見這條隧道,幾乎呈現出一種垮塌的狀態,入眼全是巨大的石塊,能容人通過的,只有這些石塊間的縫隙,有些縫隙很大,能供人爬過去,有些縫隙很小,連一只腳都難以踏入。

而我們頭頂,隧道的頂部有一半已經垮塌,露出頂部的另一層青磚,古時候的工程跟現在的豆腐渣工程可不一樣,那時候的人,心還沒有那麽黑,在房屋的建造上,都很老實。因為古人雲:人有所居,心有所安。

一個人在世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就會有種顛沛漂流的感覺,同樣,深受漢文化熏陶的西域也是如此,這大概也是中國人購房情結的由來,在國外,很多人租房子住一輩子,都覺得很安樂,這一點放在咱們中國人身上,絕對是受不了的。

因此古人對房子極其看重,所以建築工藝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我們眼前的通道,為內外倆層巨型夾磚,內層已經完全垮塌,而外層也已經露出蜘蛛網一樣的裂縫,恐怕要不來多久,也會由於沙土的壓力而坍塌,到時候就連細縫也無法剩下了。

許達昌打著手電筒看了一圈,道:“入口是拱形,但這裏面是修建成平頂的,抗壓能力不強。”

鬼魂陳俯下身,探身進入其中一條比較大的裂縫,試著用手推了推,周圍的石磚紋絲不動,看來裂縫間的結構比較穩固,此時,他半個身體已經探入了裂縫裏面,並沒有回頭,放在身側的手,直接做了個鉤手的動作,示意我們跟上去,緊接著,他整個人就像一條蛇一樣,慢慢的爬進了裂縫裏面,這一幕給我的感覺,極其怪異。

由於裂縫僅能容一人通過,因此我們背上的裝備包不得不卸下來,並且有專人負責,郝教授和大伯都是老胳膊老腿,自然不用做這些事情,剩下的事情,便包在了我和許達昌身上,而楊博士由於腳踝扭傷,行動比較慢,因此走在了最後一個。

爬行在細縫裏,眼前全是石頭,空氣逼仄,轉頭都很困難,我眼前,只能看的見被我推著走的裝備包。

這條通道也不知有多長,前方時不時傳來一些動靜,大約是鬼魂陳在開路,因為有些地方,細縫過於狹窄時,必須要靠人力開拓,又得保證不破壞石磚間的平衡,否則就會塌下來壓死我們,實在是個很細致的活兒,鬼魂陳不幹,沒人能幹的了。

就在這時,我突然聽到鬼魂陳咦了一聲,似乎是發現了什麽,緊接著,大伯也突然吼了聲:“有人!”

人?

哪個人?

我立刻知道有情況,大隙縫太狹窄,我前面又有裝備包堵著,完全看不到前方的情況,一時間只能不停推搡著裝備包往前,楊博士也一個勁兒在後面推我,焦急道:“快,好像出事兒了。”

我只聽的到一陣急速摩擦的聲音,似乎前方眾人的速度都加快了,大概是去追那個所謂的‘人’。但在這些亂世磚塊間,又怎麽可能會有其它人?

就在這時,後面的楊博士突然發出嘶的一聲,緊接著,我便聽到了石頭與石頭的摩擦聲,估計是石磚的結構不穩,對楊博士造成了什麽傷害,但在這種情況下,我一不能回頭,二不能開口,也不知她出了什麽事,只能動腳輕輕的踩她。

大約是踩到了她肩膀的位置,楊博士用手拍了拍我的腳,嘴裏嘶嘶抽氣,道:“有塊磚壓住了我的腳,我沒事兒,我慢慢把腿弄出來,你快去看看教授他們的情況。”

我心知在這狹窄的裂縫裏,是什麽忙也幫不上的,便只能繼續往前爬,而此刻,我發現自己的前方已經沒有動靜了,似乎大伯等人,都在消失在這堆亂石中了。

我心裏有些不安,猜測到:難道前面就是出口,大伯他們追著人出去了?

很快,這個想法就不攻自破了,往前挪移了一段距離,細縫變得寬廣起來,我面前可以探起頭看前方的路,只見前面黑黝黝一片,依然是亂石,而唯一的通道,是我的右側,這地方也有一天細縫,而且很寬,手電筒打過去,可以看見亂世上的灰跡明顯被什麽東西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