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懸壺

王哥有些無奈,我倆便拿出攻擊,撬開了那把鐵鎖。鐵鎖早已經朽爛,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鎖鏈一落地,門頓時吱呀一聲,自動打開了。

屋子裏很黑,手電筒的光芒射進去,就如同被吞噬了一樣,光線中全是遊離的塵埃,乍一看,也看不出裏面有什麽東西。但我們怕之前那玩意還躲在裏面,因此行動間比較小心,肩並著肩慢慢摸進去,隨著距離的拉近,房間的布局也逐漸呈現在我們眼前。

王哥一見,頓時驚訝的嘶了一聲,道:“咦,怎麽會有著東西?”

正對著我們的,是個貼墻得藥櫃,上面是一支支方形的小抽屜,色澤漆黑,櫃子上還雕刻了各種各樣的葫蘆連絲圖案。這是很典型的藥櫃,而且明代以前,很多藥櫃的花紋上,都習慣雕刻連絲葫蘆。

大凡經常看古裝電視據的人,肯定會留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街上的江湖郎中,嘴裏往往會吆喝著懸壺濟世一類的詞,這個懸壺,事實上就是葫蘆。

古代的藥鋪醫館,經常會在門口掛一個葫蘆,取懸壺救人的意思。

據說這事兒的來歷,還與藥王孫思邈有關。孫思邈不屬於那種坐等病人上門的醫生,而是屬於自己主動去找病人的醫生,我大伯就曾經說過,醫者,仁心,行天下而救世人,能走到醫館的人,大多還手腳健全,而有些重病躺在床上,或者家貧的,則無力問醫。

真正的大夫,不應該只滿足於藥堂之間,而是要走出藥堂,主動尋找病人。這就是為什麽我大伯今年不過五十,但看過的病人卻比一些六七十歲的老醫生還要多,看的越多,經驗也就越多。

據說孫思邈便經常行走於天下,主動替人看病,身上隨身攜帶一葫蘆,裏面裝著一些藥丸,遇到病人,便從葫蘆裏取出相應的藥物救人。

久而久之,醫者間便爭相效仿,於是有了懸壺濟世之說。

我眼前的這支藥櫃,顏色暗黑,而且屋子裏,還隱隱充斥著比較濃重的松香味兒,我估計這藥櫃是用頂好的松料制成的,而且看樣式古拙,應該是有很老的年頭,只是不知為何被放置在這裏。

看到那一個個小藥抽,我就忍不住想抽開看一看,裏面究竟有沒有東西,這大概是行業本能,所以我看了看周圍沒什麽其它東西,邊準備去打開藥抽,結果還沒動,王哥就攔了一下,搖頭道:“這古樓我總覺得不對勁,既不像人住的地方,也不像寺廟,而且還放一個藥櫃在這裏,很不對勁,還是不要亂動。”

他這麽一說,我突然心中一動,道:“王哥,實不相瞞,我是一個醫生,還有跟我們一起的,姓陳的,姓謝的,包括我那位姓黃的兄弟,都是在醫藥這個行業裏打轉的。我們這次之所以過來,是找到一些線索,說這秦嶺深處,有很多醫界前輩留下來的奇藥古方,所以特意過來尋寶。”

頓了頓,我道:“你說,這地方既不像給人住的,也不像是特意供奉神靈的,那會不會就是我們要尋找的那個地方?這藥櫃裏,沒準就放著一些珍奇的寶貝。”

越說我越覺得靠譜,如果沒有寶貝,為什麽單單就這扇門上了鎖?

王哥聞言,皺了皺眉,半晌才聲音低啞道:“你說的有道理,但即便真有前人在這裏藏寶,又何必修這樣一棟古樓?這深山老林,給誰看病去?”

我愣了一下。

對啊,如果真要藏寶,挖個隱秘的山洞豈不是更好,何必要在這地方修建一棟古樓?而且看著古樓的樣式,不像是給人居住的,到更像是一座豪華的藥廬,讓人在這裏坐診看病的。

只不過,這地方荒山野嶺,給誰看病?給鬼看?

他這麽一說,我也覺得不對勁,看了那藥櫃一眼,只得壓下心中的好奇,雖說很想打開看一看,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到此為止算了。

我們二人便支著手電筒,將這個房間巡視了一圈,這房間似乎是專門儲藥的,除了開門的那一面,其余三面都是壁櫃,全是密密麻麻的小藥抽,抽屜上原本應該是貼有藥名的,只不過年代久遠,早已經全部氧化,除了塵灰,便什麽也看不到了。我們搜尋一圈無果,便出了這間藥房,回到了中堂。

然而這次,一進入中堂,我立刻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這一層沒有樓梯,沒辦法通向第三層。

根據我們之前的目測,這棟古樓有十米多高,大部分被黃土覆蓋,因此看不出具體樓層,但根據高度推算,除卻古樓的寶頂部分,上面至少也還應該也有一層樓,按理說,應該有樓梯才對,但這裏,卻沒有設計樓梯。

難不成,這上面是什麽見不得人的地方?

我忍不住將燈光往上打,只見我們的上方,是密合度十分森嚴的黑色鐵南樹木板,堅硬堪比金鐵,不過雖說它像鐵,但畢竟沒有鐵的硬度,我們如果真想上去,掏出裝備包裏的斧頭,多砍幾下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