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鬼音

日記到此結束,確切的說,這應該是一個人雨天無聊時寫的東西,記錄下了他曾經的一些見聞。

這段故事讓我對日記的主人好奇起來,他是誰?2008年時,他為什麽會來到這裏?這些帳篷又為什麽會遺留在這裏?

還有這本日記,我相信,大多數的人,絕對不會把自己的日記本隨意亂丟,因為它往往記錄了一些個人比較隱秘的心理活動,正常人,即便想把日記扔掉,也絕對會以銷毀的方式,比如撕碎等等,而絕對不是像這樣,完好無損的仍在這裏。

還有這些沒有收撿的帳篷,一切似乎都說明了一個問題。

日記的主人,當時走的很匆忙,這種情形就像……就像鬼魂陳一樣。

我心裏咯噔一下,下意識的往外看,外面黑漆漆的,深林裏是不是傳來一些不知名的獸吼,再加上夜風呼嘯而過,發出千奇百怪的聲音,一時之間讓人覺得十分不舒服,仿佛在被什麽東西窺視一樣。

小黃狗在帳篷裏巡視了一圈,顯然覺得沒什麽發現,所以他又走入了另一頂帳篷。

我沒有跟上去,而是撿起這本肮臟的日記本開始從頭翻閱。

日記沒有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前半部分大多是還沒有入山時,日記主人和他的同伴所采集到的一些信息,通過日記的描述,他們這群人是一夥兒土賊,也就是盜墓賊,秦嶺巍峨,自古以來就埋下了數不清的大墓,因此盜墓活動十分猖獗。

大凡敢在秦嶺深山裏鉆的,無非是這幾類人:

第一類:偷獵者,這是數量最多的,因為比起古木,巍巍秦嶺的山珍才是最豐富的。

第二類:采集者,這也是數量比較多的,秦嶺深處,有很多天然的豐富食材,比如珍珠木耳、松茸、杜子菌、藥材、山參,這些都是價格昂貴,又無法人工培植出來的,因此有了采集者這樣一個職業,他們相當於在做無本的買賣。

第三類:考察人員,由於秦嶺復雜的環境,使得這裏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考察隊也多鐘多樣,有生物研究的、有考古研究的、有地質勘探的、有文明發掘的,構成了秦嶺深處第三類人群。

至於第四類,就是盜墓的土賊,秦嶺山脈綿延不絕,如同神駿的青龍橫臥中國中部,是為萬龍之祖,古人入葬講究風水寶穴,因此秦嶺一脈,多墓葬,而且多是王侯大墓,吸引了無數土賊,當然,比起前三者,土賊算是比較少的。

除此四類,剩下的都是一些目的不明,或為了探險、或尋求刺激、或像我們這樣,有一些不可告人目的人。

而日記的主人,詳細記載了他們的目的地,是位於秦嶺深處一處山溝的一座王侯墓,同夥一行六人,都是老手,具體沒有多做交待,甚至出於謹慎,連名字都沒有,全是代號,比如什麽王老六、黑老五、劉麻子之類的。

日記的中部大多是記錄了再秦嶺的行進過程,由於比較單調,日記的主人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回憶,偶爾會在日記裏進行分析。

我剛才所看的那篇日記,正是位於日記的中部。

當我翻過這片日記,開始往後看的時候,後面所記錄的東西,頓時讓我頭皮發麻。

根據日記本的主人記載,他們在這裏紮營之後,就連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完全沒有停止的意思。他們的領頭人是個獨眼龍,代號獨眼老大。

獨眼老大認為這雨兩三天之內不會停下來,所以吩咐眾人晚上好好睡一覺,第二天收拾東西冒雨前進。

由於下大雨,那天晚上沒有安排人守夜。

日記的主人是和王老六和劉麻子睡一個帳篷的,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們聽到了一陣竊竊私語的聲音,當時日記主人因為太累,所以沒有醒過來,再加上附近沒有外人,他以為是另一個帳篷的獨眼老大等人在聊天,便沒有多想,直接睡了過去。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雨還是在下,日記的主人最先醒過來,發現對面帳篷裏沒動靜,同帳篷的王老六和劉麻子也睡的正死,便先叫醒兩人,道:“醒醒,該起來趕路了,我去叫老大他們。”

王老六和劉麻子慢吞吞鉆出睡袋,還在伸懶腰,估計一時半會兒不會爬起來。這兩個人懶慣了,日記的主人也沒搭理他們,撩開帳篷準備去把獨眼老大幾人叫起來,結果帳篷一撩開,所見到的一切立刻使得他發出了驚叫:“啊……!”

在他眼前是一片狹小的空地,由於這裏古木參天,樹根虬結,所以找紮營地比較困難,他們也是好不容易才挑中了這塊相對平坦的地方。

由於一夜的雨水沖刷,平地上形成了一條條小水溝,而這些水溝裏流得不僅是雨水,還有鮮紅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