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千年迷航 第五十四章 離火木

這門上大大小小的洞,我只看了一會兒,便回憶起來是洛書的排列。

洛書古稱龜書,相傳大禹治水時期,有神龜從水中而出,龜背上便刻有洛書。其書涵蓋天地易理,陰陽五行,大禹見之頓悟,這才想出了治水的辦法。據說這神龜背上的書,便是伏羲氏研究先天八卦時刻上去的,涵蓋天地變化之精妙,通徹萬物合一之玄機,歷來諸子百家都下過功夫研究,有天書的稱號。

而這門上,赫然便是洛書。

其實門上打孔,我想大概是為了傳遞火氣,但將這些孔刻意排成洛書的模樣,是什麽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只是徐福本人的愛好?正琢磨著,卻聽吳思冬忽然開口說“真奇怪,這鼎居然還是熱的,好像裏面的火剛熄滅不久。”

我心說這裏已經不知封閉了多少年,原先的氣孔早已經被堵死,所謂的千年不熄之火,已經過去兩千年,早就滅了,爐鼎怎麽還會是溫熱的?林教授順手去摸了一下,忽然神色一變,說“不好,大家快躲開!”別看林教授上了年紀,常年行走在外,身手卻是了得。爐鼎邊就他和吳思冬,也不知究竟起了什麽變故,林教授說完,便猛地將吳思冬撲倒在地。

卻在這時,整個黑黝黝的助火室中,猛然騰起一陣耀眼的火光。那火光來的太快,眾人本就身處黑暗,周圍只有手電筒的幽光,猛然被這麽強烈的火光照耀,我霎時感覺眼睛一熱,眼前一花,視線裏竟是橘紅色,驚的我不得不趕緊捂住眼睛蹲下。

於此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一股猛然席卷過來的熱浪,我霎時覺得仿佛身處火爐邊一樣,汗毛都快烤卷了。將眼睛捂了足足十來秒,我才勉強適應光線,這才發現,那團耀眼的光芒,赫然便是從中間那尊爐鼎中騰出的火焰。

那火舌足足十多米高,炙烤的周圍的空氣都跟著跳動,讓人覺得呼吸極為困難。

正常人都知道,普通燃油,是不可能升起這麽高的火焰的,最奇怪的是,火焰明明早就已經熄滅,又怎麽會自己燃燒起來?

此刻,林教授已經帶著吳思冬躲到我旁邊,眾人緊挨著助火室的墻壁而站,勉強離爐鼎遠些。轉瞬,大夥兒臉上就都被烤的紅彤彤的,出了一層油汗,我問林教授是怎麽回事兒,火怎麽會自己燃起來,卻聽林教授說“你們有沒有聽過離火木?”

顧文敏反應很快,說“啊,是傳說中生長在海外仙山,遇氣自燃,千年不熄的神木嗎?”林教授眼神露出贊賞,說“就是那個。想不到,想不到居然真的有這種樹。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尊黑鐵鼎,裏面是靠鮫油燃燒,但後來我覺得奇怪,如果這真是鐵制的,為什麽上千年了,還沒有被火給化開?若不是思冬發現爐鼎自身發熱,讓我想起了離火木,恐怕我們倆剛才在一瞬間就得給烤焦了。”

我沒聽說過這麽個東西,顧文敏便給我們講起了其中的門道。中國古代有很多記載奇怪異物的紀本,諸如《山海》《搜神》《齊諧》等等,在這樣的紀本中,記載著很多神奇物種,其中便有一種樹木叫離火木。這種樹幼年時沒有什麽特別,但生長千年後,便會遇氣自燃,而且燃燒的速度十分緩慢,一顆完整的離火木,相傳要燃燒千萬年才能燃盡。

剛才這爐鼎分明是冷的,誰知就在眾人尋找火道,拍照拓印的這會兒功夫,居然自己開始發熱,林教授結合之前的疑惑,立刻就想到了離火木,當即將吳思冬給推開了。這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想那離火木的火焰,瞬間噴射出來時,火舌四溢,若沒有那一推,只怕兩人即便不死也得毀容了。

這地方的氣孔,或許是在自然環境中早被堵死了,因此爐鼎的火早已熄滅,但隨著我們撬開石塊,空氣重新進入,積聚到了一定的空氣,這用離火木所制作的爐鼎,就自己燃燒起來了。此刻,我們眼前正中央的空地,便是一個碩大的火球,眾人距離著大約有十四五米遠左右,即便如此,依然感到渾身被炙烤的滾燙。

豆腐忽然說道“這種樹非常稀少嗎?”

林教授摘下了眼鏡,說“當然稀少,這是記載於上古典籍中的樹種,我們的遠古先民們才是真正窺知這個世界奧妙的人,所以,考古的真正意義,不僅僅是知道歷史,還有追尋我們這個世界的真相。”林教授的話,獲得了段菲和吳思冬的支持,兩人神情激動,顯然內心澎湃。

豆腐這時卻說了句“這麽稀少的東西,價值肯定不菲,要不咱們弄一塊出去賣,就算賣不出去,還可以送給東北老鄉,他們那邊多冷啊,有燒不完的柴禾可以取暖、做飯,肯定特別感激咱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