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他的眼睛(上)(第2/4頁)

唔,道士嘛,應該和和尚一樣,都是會念經的吧,會念經就會識字,能識字那就是明白人了,於是,老馮便求那小道士為自己的孩子起一個名字,小道士似乎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但是也不好推辭,只好望著那繈褓中小孩說道,天生天養,福祿皆全,這孩子,就叫做馮天養吧。

這個名字大家都很喜歡,因為在那個年月裏面,人們生活的十分艱難,小孩的成活率也是相當之低,由於迷信,名字在他們眼中基本上就決定一切,這也正是為啥以前農村裏的百姓們都愛起一些比如‘發’‘財’‘有’之類的名字了。

你別說,這還真有些人如其名,馮天養還真的度過了那個冬天,從小無病無災,十分的健康,馮家夫婦相當開心,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當真是不想讓他受半點兒的委屈,可奈何他們是窮苦人家,在村子裏面大多數都是如此,只有一戶地主有錢,春夏之時,他們租借地主的田地耕種,只求一年平安度過,到了冬天,在給地主家打打零活兒,換取一些油鹽以備過年是用。

講的是日復一日年復年,馮天養已經是七歲半的孩子了,正所謂裏裏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小馮天養這個年紀,已經能夠幫地主放牛放羊了,他的手腳很麻利,嘴巴也很甜,很討人喜歡,可是奈何那地主刻薄尖酸,總是沒事找事兒,希望能夠克扣一些工錢。

這一日,正是發工錢的日子,小馮天養特意早早的將牛從後山拽回,要知道這陣子大雪封山,哪兒還有什麽枯草可以給牛吃,可是地主吝嗇,馮天養沒有辦法,只好照辦,幸好他從小到大就在這山上玩耍,知道哪裏牧草豐富,即使天寒地凍,但是拂去積雪,下面依舊會有枯草,好容易喂了會兒牛,等回到地主家領工錢的時候,不想那地主婆竟然再次刁難,說這個月放牛,把牛都弄瘦了,一定是平常偷懶,結果只給了他一半兒的工錢。

對於地主的刻薄尖酸,村子裏面的百姓全都敢怒不敢言,但是馮天養卻覺得自己是在沒辦法咽下這口惡氣,要知道現在是冬天啊,你不喂牛飼料當然會瘦,沒餓死就很不錯了,要知道他整日挖學,一雙小手已經凍傷,即便是這樣,卻也連應得的工錢都沒有得到,這怎能不讓人感到氣憤?

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馮天養決定不能就這麽算了,即使得不到工錢,但是也要順點什麽走,他走出地主大院兒後,便摸到了院子後面,然後悄悄的翻過了墻,只見到那院子裏面掛著一條羊毛毯子,年幼的馮天養心裏面想著,這玩意兒不錯,應該很禦寒,於是他便快步上前,將那羊毛毯子抱在了懷裏,然後飛速的翻過了高高的土墻。

他雖然年紀小,但是心裏面卻有很多鬼主意,他明白,這玩意不能夠拿回家裏,一是對爹媽不好交代,二是如果被地主發現的話,那地主真的敢打斷他的腿的。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山村,地主就代表著法律,外表王法。

於是馮天養便又上了山,這座山它是從小玩兒到大,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他記得,自己夏天的時候在一棵樹下發現了個洞,從裏面掏過鳥蛋,現在把這羊毛毯子放到那樹洞裏面,除了他自己以外,絕對不會有人發現,要知道地主家丟了東西,一定不能不了了事,還是先等等,等風頭過了,自己再來取這毯子,於是他便憑著記憶找到了那棵樹,挖開了雪後,將羊毛毯子卷了卷,便整個塞了進去。

作罷了一切,他覺得心情十分的舒暢,哼著山裏面放牛時唱的歌兒一路小跑跑下了山,馮天養根本就不要知道,自己的這一舉動,竟然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個是他,一個是蜘蛛。

他到底還是小孩子,想的事情都十分簡單,那地主吝嗇,家裏的羊毛毯丟了是小,但是他明白,這賊心養成了可就是大事兒了,不是有那麽一句話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多少年沒有丟過東西了,況且,村子外的狐仙廟前一陣子也總是丟貢品,而且居然還不知道是誰幹的,最開始的時候地主還以為是狐仙顯靈,但是現在想想卻不是這麽回事兒了,一定是有損賊幹的,地主覺得這件事相當嚴重,於是竟然興師動眾,大晚上的召集了全村的老少爺們兒們開了個大會,說什麽都要查出來到底是誰偷的。

隔墻有耳,馮天養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滴水不漏,可是哪料想他的行動,竟然被本村的一個二流子給看在了眼裏,那‘流子’(閑漢)終日好吃懶做,平日裏就靠著東家借西家還來維持生計,這天他剛從家出來,正為自己的晚飯發愁,卻見到那馮天養大老遠捧著什麽跑出了村外,當時他也沒有注意,但是晚上聽那地主說,誰要是揪出這個賊,就賞半袋玉米面,當時這個二流子就不行了,激動的屁顛屁顛兒的上前,一把扛起玉米面兒,一邊指著那馮天養說道:“我看見了,他,這小崽子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