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神秘地宮(第2/5頁)

柳老頭兒見他不說實話,把臉一沉,回頭對圍過來的本家幾個子弟說:“把人擡開,我們上縣城去救人!”

侏儒一看柳老頭兒真的著急了,趕緊說:“好吧,好吧,俺說,其實也不是挖到地宮的口了,而是修紅薯窖的時候,不小心挖開了一個墓!”

“墓!”幾個人同時把目光盯住了他,張老娃看著我們突然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有點緊張,咽了口唾沫,開始講述起來發現這個古墓的經過。

他的侄子是在挖紅薯窖的時候無意中打透了一個唐代的古墓。中原地區都有在野外挖一個數十米的深洞窖藏紅薯的習慣,利用冬暖夏涼的窯洞儲藏的紅薯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夏初。馬上就秋末了,紅薯收獲在即,趙老娃的侄子也就是養子去修葺自家被雨水沖漏的紅薯窖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窖底有些不對勁兒,撥開覆土,下面竟然是青磚,找來他爹一起幫忙,撬開青磚以後裏面竟然是一個黑黢黢的墓室,張老娃立刻想起了他家為之倒黴也為之牽掛的秋稷寺地宮,就讓他侄子捆著繩索下了進去,結果發現下面是一個方形的墓室,墓室裏有一個石棺,他的侄子非常害怕,趕緊讓把他拉上來,結果沒說兩句話就開始口吐白沫胡言亂語。

張老娃說這番話的時候不停地在觀察我們的臉色,一雙眼珠上下翻動。老柳頭好似真信了他的話,匆匆寫了一張方子,吩咐八字胡到自家的中藥櫃上取來熬制,然後看著把藥湯灌下去,不大會兒的工夫,門板上的壯漢嘔吐了一陣開始安穩了下來,後來逐漸又鼾聲響起,竟然睡著了。張老娃這才千恩萬謝地準備帶他侄子走,結果被老柳頭給攔下了,說還沒好凈呢,先不要動。柳老頭兒讓張老娃去把他們在窖底挖出來的青磚帶回來看一下。張老娃無奈,只好先把侄子撂下回家取青磚。

“這個人在撒謊!”等張老娃走後,我對柳老頭兒說。柳老頭兒笑了一下:“當然看出來了,本來不想惹事,恐怕這次是躲不掉了!”他轉過頭問宋旭東:“你這次恐怕不是只來請人那麽簡單吧?”宋旭東聽了竟然一陣忸怩,嘿嘿地訕笑了起來。老頭兒又指了指那倆趙姓的年輕人:“上次來找我鬥狗的可不是他們,我一把歲數都活到了狗身上,竟然沒看出來上次那四個年輕人是大名鼎鼎的趙家人,按說聽到你們的隴西口音我早就該想到了,可是沒想到這次來的竟然是狻猊神獸,嘿嘿,你們趙家這兩年人丁還真是興旺啊!小子們,你們都是沖著七寶龍璽盒來的吧,鐘開鼎個老不死的,怎麽還把人家老婁家的孫子也捎帶了進來,人家當年老婁於我們可是有救命之恩啊,沖著這孩子,這次我也不能袖手旁觀了!”此刻老柳頭氣勢磅礴的一頓話,讓我如墜煙霧,但是那種自老鐘讓我來這裏就開始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開始有了一點點頭緒。

“柳爺爺,您老是什麽意思?”我小心翼翼地問顧盼自雄的老柳頭。他豪邁地哈哈一笑,本來佝僂的身軀突然一漲,顯得分外高大:“傻小子,看來就你一個人被瞞在鼓裏呢,既然都已經這樣了,我們不妨一個一個說!”他指點著宋旭東和那倆姓趙的年輕人,三人竟然不約而同地臉一紅。

“既然說起這七寶龍璽盒,咱就不能不提一個新鄭的名人,他就是明朝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師、尚書、大學士,後進柱國,中極殿大學士高拱。”老頭兒說起歷史來也是如數家珍。

“高拱是當時皇帝的師傅,師徒倆感情很好,徐階是明穆宗時的輔政重臣,兩人都是當時的一代宗師,座下弟子無數,各級官員都爭相依附,但是兩人的政見不同,從而導致兩黨相爭互相攻擊。隆慶元年五月,徐階得勢,高拱就向皇帝一連寫了十二封辭職信要求辭職,要回鄉養病,穆宗再三挽留,高拱堅持要回新鄭,穆宗無奈之際就派了身邊的侍衛護送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的身份回鄉養病,同時還賞賜了大量的物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把自己盛放私印的一個盒子賞賜給他,其寓意為先生乃拱衛天下的重器,以示榮寵。高拱就把這個無比榮寵的印盒供奉到了當時香火盛極一時的秋稷寺,供天下人膜拜。這個盒子就是著名的七寶龍璽盒。後來,闖王起義,滿清入關,秋稷寺大部分器物毀於戰火之中,但是唯獨這七寶龍璽盒被歷代供奉視為鎮殿至寶,從未離開過秋稷寺一步,乃至到了後來民國時期,還有人曾經言道在秋稷寺見過這個寶貝,軍閥混戰後期秋稷寺裏有寶物被掠奪,但是七寶龍璽盒依然藏在寺裏,直至抗日戰爭結束之時,還有人傳說當時的供奉想要把這個盒子獻給南京的博物館作為八年抗戰勝利華夏光復的賀禮,但是隨著寺裏最後一個供奉突然病逝,就沒有人再看見過寺裏的那些寶貝,很多人都傳說七寶龍璽盒和那些寶貝仍然藏在秋稷寺神秘的地宮裏,至今仍然不為人知曉。”老頭兒喝了一口水,繼續侃侃而談,“本來我想著這些東西有可能從此再也不見天日,但是隨著上次趙家幾個小子設計讓我上鉤,派人幫他們下墓找火神杯,我就知道有人肯定已經打聽到了這兩件至寶的下落,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其實就是在我們當地,也有人下死眼盯著寺裏的地宮呢。”老頭兒說完就恨恨地看了一下在門板上沉沉睡去的張老娃的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