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祝融神杯(第2/5頁)

“祝融杯!”老苗看到這個標記以後表現得比老鐘更激動,沒戴手套一把就把杯子給搶了過來。老鐘似乎也有點兒傻愣愣的,被人搶走了手裏的東西之後還一臉幸福狀地舉著一只空手,似乎那只杯盞還在手裏面一般。

醒悟過來的老鐘飛快地沖出暗室,找來一個背包,攥著大把的熒光棒一根一根地撇折,像舉著火炬一樣照亮了整個暗室。

這只不起眼兒的黑色杯盞在巨大的藍光照耀下似乎也有了不一樣的光芒,老鐘和老苗兩個老家夥激動得似乎有點兒不能自已。老苗這個老東西不知道是身體虛脫之後沒有恢復過來,還是真的激動得太厲害了,他拿著杯子的手直哆嗦,而老鐘同志一手抓著藍色的熒光火炬,另一只手像呵護嬰兒一樣緊張地放在老苗的手下面,生怕老苗一個不小心把這個杯盞掉在地上。

“不就是一個破杯子嘛!”我有點兒不屑地撇嘴,可是兩人似乎壓根忽略了我的存在,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這個破杯子上面。

“喂,你們看完了沒有啊?”我有點兒好奇地問,“難道比慈禧墓裏的翡翠白菜還要珍貴?”想當年孫殿英打開慈禧墓的時候,慈禧手裏捧的那顆翡翠白菜可是被譽為稀世奇珍的,曾經被認為是舉世無雙的國寶。

我這個問話受到了兩人的一致鄙視,四只衛生球眼白了過來。

“粒米之光怎能比皓月之輝!”老鐘拽了一句文。

老苗則更直接:“別拿那種不入流的世間俗物跟神器作比較,沒有可比性。”

神器!老苗的答案差點兒噎我一個跟鬥,怎麽這會兒連神器也出來了,這對老哥們兒真當我們是在拍電影呢?

看著我很不解的眼神,老鐘逐漸恢復了常態,和老苗一起相視一笑。那種笑容很讓人不痛快,就像是倆老教授看見一個光屁股流鼻涕的小孩問他們一加一等於幾一樣,這種居高臨下的眼神相當讓人不舒服。

“你聽說過祝融杯沒有?”老鐘問我。

“祝融杯?”我搖頭,“沒聽過!”老苗見我不懂,趕緊改變了問話方式:“你知道祝融嗎?”我依然搖頭。“那火神呢?”老苗追問。

“哦,這個呀,當然知道了,不就是普羅米修斯嘛,偷火種給大地眾生被宙斯懲罰的悲情英雄,我們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講過的,我們還準備排一出有關他的話劇……”我喋喋不休的臭顯擺被老鐘一個惡狠狠的腦後栗子給打斷了。

“渾蛋,光記住了洋人的火神,連老祖宗都給忘了。”老鐘顯然有點兒氣不打一處來,“真不知道你們現在的老師都是怎麽教的,光教那些老外的東西,連自己的老祖宗都不認得了,老外的屁也是香的嗎?”

兩人一起默契地搖頭搞得我面紅耳赤。“記住了小子,我國中華火神叫祝融,曾經在新鄭生活過!”老鐘的話倒是讓我一愣。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祝融氏是黃帝後世子孫。《史記?楚世家》說:‘高陽者(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老鐘看我有點兒發愣,接著說,“《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祝融之墟也。’春秋時的鄭國,是祝融族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國語?周語上》說:‘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見,在夏族開始興盛的階段,祝融族有一部分還在嵩山一帶居住。嵩山與新鄭同為鄭國疆域,基本上屬於一個地區。”

這段融合著文言文和歷史文獻資料的講話把我弄暈了,不過基本意思是搞明白了,黃帝有一支子孫叫做祝融氏,曾經在某個時代做過掌火的大官,而且把火普及到了千家萬戶,所以被後世尊為火神,這位火神的食邑地,也就是說居住地就在新鄭。

“祝融,是帶有黃帝血脈的半神半人的存在,傳說他能夠從九天召喚天火,從九幽呼出地炎,能夠用火為民造福,也能毀滅一切,所以人們膜拜他,祭祀他。”老苗的這番話我更覺得像是神話故事,“不過,後世的人都認為他是一位善於使火的出類拔萃的英雄。”

“人們古老相傳,凡是火神用過的東西都帶有神奇的火力,其中傳說最多的就是祝融曾經使用過的神奇杯子。傳說商代最後一個王紂在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就是用火神祝融的杯子招來天火與舉世奢華的露台同歸於盡,但是更多的傳說是有關這個杯子無火自沸的神奇力量。”

“什麽?無火自沸?”這也太能扯了吧,況且你們憑什麽認定這就是傳說中祝融使用的火神杯呢?萬一要是韓王一時童心大起,找人偽造了一個火神杯沒事陪葬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