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大禁地(第2/2頁)

巴圖坐下來取下鼻梁上的老花鏡沉穩的告訴我們,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在當時蒙古人信奉的是薩滿教,而薩滿教傳揚的教義中認為生命是生、死到再生的過程,認為人死後終究是要回歸自然,因此蒙古人祭奠先祖祭的是靈魂而不是屍骨。

為了避免後人對祖先屍骨的幹擾,人死後都要實行秘葬,一般是將棺木運至葬地,開深穴掩埋,但蒙古下葬的方式和漢人不同,漢人的陵墓都是先挖出土壤,等棺槨放入後再用土掩埋。

但蒙古人卻是在開穴時,陵墓的土要一塊塊取出,依次一塊塊排列,棺木下葬後,再依次序一塊塊覆蓋起來,這樣,就是今日考古學家用洛陽鏟探查,也難以看出土色有什麽異樣來。

“然後會在墓穴處殺一頭幼駝,再以萬馬將附近地面踏平,再指派千騎駐守,待翌年春草長成,其跡難辨,方才移帳散去。”巴圖喝了一口水繼續對我們說,“如果想要祭祀,就帶著被殺幼駝的母駝為向導,尋求故地,但見母駝悲鳴,躑躅不前,就知那是殺死幼駝的故地,便是墓穴所在之地。”

聽完我不由自主的在心裏吸了口氣,這樣的陵墓想要探尋簡直難以想象,難怪元代的皇家陵墓出土那麽少,想必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關是成吉思汗,以後的元朝帝王和蒙古貴族死後都是采用秘葬,不建高大的陵墓建築,皇陵一不立標志、二不公布位置、三不記錄在文史之中。”巴圖緩緩的給我們講解。

“這麽說真的沒有一個人知道成吉思汗陵在什麽地方了?”韓煜詫異地問。

“當然沒有人知道,八百多年過去了探尋成吉思汗陵墓的人從來就沒放棄過那座世間最大的寶藏,可結果都是無功而返。”巴圖搖搖頭說。

“難道就一點線索也沒有?”雲杜若不肯放棄的問。

“任何秘密的事只要存在過,都會留下蛛絲馬跡。”巴圖爽朗的笑了笑對我們說,“探尋成吉思汗陵是無數考古學者畢生的夢想,在翻遍了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和档案後,我們的確發現過幾條很珍貴的線索。”

“有線索!”我來了精神揉了揉眼睛看著巴圖急切地問,“什麽樣的線索?”

巴圖說在一本波斯史學家撰寫的文獻中曾記載過一個故事,成吉思汗年輕的時候被敵人追殺,逃到一座山上成吉思汗向天發誓要手刃仇敵統一蒙古,後來成吉思汗如願以償他便認為是那座山賜予了他力量,並希望自己死後埋葬在那山裏。

文獻中提及成吉思汗死後,他的部下遵循他的遺願,將成吉思汗埋葬在山裏,並且圈出一片禁地,而所謂的禁地就是之前所說的蒙古人下葬的方式,在元朝史書中經常會看到這個詞出現,其實就是元朝帝王秘葬後的處理方式。

但作為一代天驕他的禁地規模更加宏大,文獻中記載護衛軍埋葬成吉思汗後,用上萬匹馬輪番在地面踩踏七天七夜,直至把整個地面踏平,然後在地面種上植被,然後派重兵包圍這塊地方,等到這些樹木茂盛完全看不出墓葬痕跡才能撤退,而這些留下來守衛這片地方的兵卒為了保守秘密都會被處死。

“這塊被圈起來的地方就被稱之為禁地。”巴圖端起水杯平靜的說。

“既然有記載,那只要找到這塊禁地不就能找到成吉思汗陵的大致位置嗎?”我好奇的問。

“是的,不關是你幾乎所有從事成吉思汗研究的人都是這樣想的,很多人窮盡一生都在找這塊神秘的禁地,我們翻閱所有文獻後,還真的發現了一處可能和成吉思汗陵禁地有關的地方。”巴圖淡淡一笑點頭說。

“發現了!在什麽地方?”雲杜若興奮的問。

“我們在烏蘭巴托東面的肯特山發現一個叫不兒罕合勒敦的地方。”巴圖不慌不忙的對我們說,“而這個不兒罕合勒敦在蒙古語中就是大禁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