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宣林的故事(一)(第2/2頁)

所以他不再逃跑了,所以他認真讀書了,所以盡管年紀小,卻敏感的他也第一次意識到了自己的家,好像和石村普通的人家有什麽不同,好像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可是宣林沒問,也沒告訴別人什麽,因為他畢竟太小了,有些事情上升不到小孩子會在意的程度。

時光匆匆,改變了很多人,很多事,卻仿佛改變不了石村。

那一年宣林16歲了,已經是縣城裏重點中學高二的學生,他從初中開始就已經擺脫了那個寄居的人家,並且用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學校減免住宿費,學雜費之類的費用,這是好的改變,這讓他相信奮鬥的力量。

可是,這一年暑假回到石村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很難看到這種改變的力量,這個村子仿佛能把人的活力,創造力和對世界的新鮮感全部桎梏直至消亡,他覺得真的應該帶著家人離開這裏。

這樣的想法猶如雜草一樣在他心裏瘋漲,他幾乎是廢寢忘食的計劃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怎麽做,才能帶著家人離開這裏,而在計劃這些事情的時候,他也終於想起了四年級時的往事。

想起了自己的家好像是不一樣的,想起了自己家曾經拿出過一塊金子,想起了自己曾經猜測家裏好像有一個巨大的秘密……

他原本想按捺於不去問的,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知道大人不說,小孩子就不要問,可是他越仔細的觀察細節,越覺得家裏處處充滿著與眾不同的怪異。

首先是繁復的規矩,在家裏吃飯有固定的規矩,睡覺有固定的規矩,禮貌上有固定的規矩……而這些規矩,讓已經有些見識的宣林意識到這可不是一個小山村的村民家庭可以在意,並堅持的事情,何況這些規矩並不是什麽愚昧的規矩,反倒頗有些大家風範。

另外,宣林注意到自己那個滄桑的,仿佛沒有讀過書的父親,在言談中也並不粗鄙,在宣林好幾次刻意的試探中,還能感覺自己的父親好像對歷史,對一些古時候儒家的思想很是在行,見解甚至比自己還深刻。

終於宣林再也忍不住了,在一個悶熱的夏夜,宣林借口散步,和父親走到了一條小溪的邊上,就是在這條小溪的邊上,父親對宣林坦白了一個天方夜譚般的家族歷史。

也就是在這條小溪邊上,父親說,宣林是應該繼承家族的手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