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折柳出關

第一章:白猿三眼張酹漁(上)

第二天一早,頭陀幫卞驚堂收拾好了幹糧和馬匹,命他前往瓜州縣城去發電報,讓天師會的人帶著我兒子往這裏趕。

卞驚堂剛剛出發不久,龐山雲再次駕著飛機,極其拉風的降落在了鎖陽城外,遞給了我一個厚厚的信封,我拉著他在城裏吃了一頓驢肉黃面,在傍晚時分送走了他。

這封信來自李青眉,內容仍舊是以數字組成,只不過密碼的母本換成了《說文解字》,我一頁頁的閱讀著李青眉寫給我的文字,發現前面十幾頁講的是一段故事,一段發生在明朝的往事。

洪武初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大軍終於滅掉了張士誠、陳友諒的勢力,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這一登基,好比是千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十幾年南征北戰吃的苦,受的累,遭的委屈,終於有了打擊報復的機會了!

這第一個要報復的自然是陳友諒的舊部,這些驕兵悍將沒少讓朱元璋吃苦頭,怎麽辦才解氣呢?抓、殺、流!

這第二個要報復的就是那些為張士誠出錢出力的江南富豪,怎麽辦呢?先加稅,再移民!把江南之地每畝稅糧定成七鬥五升,並把居住在富庶安逸的蘇州城裏的那些富豪挪到鳥不拉屎的濠州去受罪!

這稅也加了,民也徙了,但是朱元璋還不解氣,怎麽辦呢?接著抄家!把那些支持過張士誠的豪族家田抄做官田。

這江南的富豪們都明白,金錢沒了可以再掙回來,可土地是祖宗留下的命根子,不能丟啊!於是,江南各大豪門聚在一起開會,想推選出一位當家人,去找皇上談談,為江南的富商請命。

推選來推選去,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沈萬三頭上。說起這沈萬三,人們只知道他是“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卻不知道這沈萬三乃是春秋時期一門古老宗門——蠡門的傳人。

說起這蠡門的開山祖師,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

後人贊頌這位祖師,曾有詩雲:“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這位蠡門的開山祖師,便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的範蠡範少伯!

史書記載,範蠡在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聚富成山,又三次散盡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自號陶朱公,傳下了一門專門經營世間財富,聚散金銀的門派,號曰:蠡門。蠡門一脈單傳,歷代門人,皆為一代巨商大賈,手握人間財富,這沈萬三,就是蠡門的傳人,沈萬三紮根江南,他名下的“沈萬三商號”,遍布京杭大運河上下,主營南北通兌結算,日進鬥金。同時,他的船隊頻繁的往返於東南亞各地,把江南的陶器、江西的瓷器、浙江的茶葉、西北的藥材運到海外,並不斷回購大量的珍珠、瑪瑙、象牙、紅木,一來一回,利潤百倍不止……

話說沈萬三被一眾江南富商推舉為了領袖,孤身前往南京,求見朱元璋,彼時,大明初建,定都南京,然而彼時的的南京,久經戰亂,城池破敗不堪,亟待修繕。

沈萬三見到朱元璋後表示,願意主動承擔修繕南京城墻的資金花費,從而換取江南商人的一條活路,朱元璋雖然見了沈萬三氣不打一處來,心裏滿滿都是當年沈萬三資助張士誠,害的朱元璋損兵折將,八個月才攻下蘇州的舊恨,但是朱元璋還是壓抑住了心裏的火氣,答應了沈萬三的條件,和顏悅色的與沈萬三把酒言歡,沈萬三不疑有詐,高高興興的幫著朱元璋築城去了。

沒過多長時間,南京城修繕完畢,朱元璋龍顏大悅,在宮中擺宴,單獨邀請沈萬三吃酒,席間,朱元璋酩酊大醉,興奮莫名,拉著沈萬三夜遊城頭,然而,讓沈萬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在城頭上被冷風一吹,原本興致勃勃,亢奮莫名的朱元璋一下子黯淡了下來!沈萬三連忙上前,詢問緣故。

朱元璋嘆了口氣,摸了摸城頭上一個站崗小兵的衣裳,淌著眼淚說道:

“朕出身貧寒,當過和尚、行過乞、要過飯、受過凍、餓過肚子,最知道百姓的苦難……朕二十五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開始反抗元朝,你猜我為的是什麽?”

“陛下心懷天下……”

沈萬三剛說了一般,就被朱元璋打斷:“狗屁的天下!飯啊!飯!朕當年就是為了吃上一口飽飯,穿上那麽一件破棉衣,好教自己肚子不餓,身上不冷。那個時候,朕是個小兵,自己吃飽穿暖了,也就夠了!但是現在不行了,朕是皇帝了,朕多希望我的所有子民都能吃飽穿暖啊!適才,我與沈公在殿內高歌痛飲,可這城樓上的小兵卻穿著單衣在冬日裏打著哆嗦,為朕戍衛……是朕沒本事,是朕沒有能力,是朕沒能給上他們一件冬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