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陰謀(第5/8頁)

狄仁傑也默然而坐,宋乾自不敢言,只管低頭飲茶。過了很久,了塵才悠悠長嘆一聲,道:“懷英兄,今日我升坐講經時,竟有了種幻覺,仿佛我的女兒就坐在下面,望著我,聽我說話。”

狄仁傑喟然嘆息著,無言以對,只是搖頭苦笑。

了塵等了片刻,又道:“懷英兄,就是這個‘癡’字,這份執著,當初害了郁蓉,害了汝成,害了……他們的孩子,還有敬芝和我的女兒……”說到這裏,宋乾驚詫地發現,了塵灰白的眼眶中竟緩緩落下兩行清淚,他接著道,“我遁入空門多年,為的是要躲避這個癡和這份執著。自以為已經心如止水,漸入悟境,卻不想這三界輪回之苦,遠不是那麽容易擺脫的。”

狄仁傑淒然接口:“大師,該來的總還是要來,躲是躲不掉的,這就是孽吧。你我二人,這麽多年來時時刻刻想求心安,但又何嘗得到過片刻寧靜。我在想,這本身就是一種執著吧。以此執著去逃避彼執著,想來只能算是蠢行罷了。”

突然,了塵語氣急促:“懷英兄,你說,我還能找到女兒嗎?”

狄仁傑苦笑:“你也不是不知道,我找汝成和郁蓉的兒子,找了整整二十五年了,至今音訊皆無。”

了塵嚅動著嘴唇,半晌才道:“難道真的就沒希望了?難道、難道他們真的不在世上了?”

狄仁傑搖著頭,沉聲道:“不,我總覺得那孩子還活著,他沒有死,他不會死的。還有你的女兒,也許他們倆一直都在一起,生活得好好的,正如敬芝所期望的那樣,不離不棄,生死相隨。”

了塵重復著:“不離不棄,生死相隨……假如真是那樣,那我們也可以告慰汝成他們的在天之靈了。”他猛然伸出枯幹的雙手,在空中揮舞著。

狄仁傑立即將他的雙手緊緊握住,了塵混濁的雙眼圓睜,死死地盯住前方,聲音嘶啞地道:“找到他們,懷英兄,一定要找到他們!在我們離開塵世之前,我、我一定要見到這兩個孩子,我要見到我的女兒!”

狄仁傑顫動著雙唇,費力地擠出一句話來:“好,我答應你,在我狄仁傑的有生之年,一定會找到他們的。”

是夜,萬籟俱靜,深沉的夜色仿佛有千鈞之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狄仁傑的書房中,宋乾端坐在狄仁傑的對面,全神貫注地傾聽著狄仁傑的講述。與這位恩師相交多年,他還是頭一次看見狄仁傑如此毫無保留地在自己面前追憶往事、回顧過往,只是那許多年前的過去,怎會令人如此黯然神傷?

這是一個關於誣陷與背叛、友情與拯救的故事。

今夜的談話從一個問題開始。狄仁傑首先問宋乾,是否還記得唐高宗上元元年所發生的蔣王李惲被誣謀反案?宋乾當然是記得的,這可是樁震驚朝野、牽扯甚廣的大案,其引發的樁樁血腥事件,哪怕今日回首,仍叫人唏噓不已。而且,狄仁傑在上元二年被調入京師,從一名地方官吏直接升任大理寺丞,就是為了處理這樁大案。狄仁傑果然不辱使命,很快就審理得水落石出,憑著這個案子而一戰成名。對此,大理寺的那些老人至今還在津津樂道。

宋乾接任大理寺卿以後,也曾特意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調出狄仁傑任大理寺丞時所處理的案卷來細細研讀。狄仁傑當初一年之內審理一萬七千余人,無一人申訴稱冤的政績,確實讓宋乾為之深深折服。但他也奇怪地發現,狄仁傑成功審理的第一樁,也是最重要的案件——李惲謀反案,在卷宗中卻記載寥寥,只是簡單敘述了事情的經過,而沒有任何對其中細節和內情的進一步闡述。此刻宋乾聽狄仁傑開門見山提到這個案子,不由將自己的疑問提了出來。

狄仁傑聽了宋乾的問題,沉默了許久,才苦澀地答道:“你跟隨我多年,應該知道,越是重要的案件,越是內情復雜的案件,越是影響深遠的案件,最後所能記錄下來見諸筆端的,往往越是表象。不是不能對其尋根究底,只因這樣的挖掘所帶來的創痛至為刻骨,為了安慰逝者,更為了保護生者,最後才不得不選擇無言。有多少真相就這樣永遠地湮沒在如煙的往事中。不過今天,宋乾,我要告訴你的,恰恰是那些印刻在我腦海深處的故事,它們埋在我的心底整整二十五年,卻仍然像發生在昨天一般清晰。”

見諸史冊的李惲謀反案是這樣的:李惲,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貞觀五年,始封為郯王,貞觀十年,改封蔣王。先後拜安州都督、梁州刺史。其人縱情享樂,尤愛搜刮民間各種寶藏,令所轄州縣不堪其勞,民憤沸反,怨聲以道。上元元年,唐高宗李治遷李惲至箕州任刺史,箕州錄事參軍張君徹誣陷李惲謀反,高宗盛怒,將李惲全家押至長安受審。彼時武後已掌權,李氏宗嗣頻頻受到打擊,朝野上下,竟無一人敢為李惲喊冤。李惲家族廣受牽連,或被賜死或流放千裏,李惲萬般惶懼之下,竟在牢中上吊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