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三和大神”

沒錢了再去打幾天工,

做做日結,如此重復著混吃等死的生活,

過一天算一天,很少去思考未來。

劉支隊和曹支隊調集大量警力,對三和區城中村一帶展開排查。

城中村是“城市裏的村莊”,人員復雜,流動性大,生活水平低下,治安比較混亂。

深城三和區城中村是社會底層的最底層,那些因從事黃、賭、毒、高利貸、傳銷等非法行業而負債累累的人,和那些因各種原因而墮落的年輕人走投無路,只好浪跡天涯,三和是最適合跑路的地方,是他們心目中投奔的聖地。

首先,這裏四季如春,沒有冬天,即使露宿公園也不會感到寒冷。其次,這裏有幾個大型人才市場,周邊有很多工廠企業,可以日結薪水,幹一天活發一天工資。還有,這裏消費水平很低,即使買不起一包煙,小商店還有散煙出售,租不起房子,還可以租個十元的床位。

三和人才市場後面的路上搭著一排棚屋,全是快餐店,價格低廉,以至於很多人懷疑這種小店用的是地溝油。

警方排查的第二天就找到了作案車輛,這輛無牌照面包車很舊了,左邊車燈損壞,風擋玻璃裂開,貼著透明膠,停在一家面館的墻邊,車主正是這個面館的老板。

面館店面不大,門口有個油漬麻花的小餐車,兼賣鍋盔和涼皮,餐車前面是個裝滿了衛生紙團的鐵桶,蒼蠅亂飛,墻上歪歪斜斜掛著個招牌:雙豐面館。

劉支隊和曹支隊走進店裏,老板是個胖哥,正在忙碌,脖子上掛著臟兮兮的毛巾,時不時地擦把汗。這家店在三和很有名,面裏只有幾片生菜,幾綹掛面,一大碗清湯,多年憑借四元一碗的良心價格極受歡迎,被人稱為“掛壁面”。

“掛壁”這個詞在三和使用頻率非常高,指那些已經身無分文、走投無路的人。就連街上手裏舉著招工廣告的黑中介,也大聲喊著:掛壁掛壁,日結日結。

“掛壁”有多層含義,最形象的一種就是——你欠下債務,手機通信錄上家人朋友的電話都被催債的打爆了,你在老家混不下去了,逃到南方一個叫三和的地方,過年也不敢回去,家人朋友漸漸地與你失去了聯系,只有看著掛在墻壁上的合影照片,才能想起有你這麽一個人。在家人眼中,你活著和死了沒有什麽區別。

這些全國各地而來的人也被稱為“三和大神”。

警方在三和區抓捕過一些潛逃多年的通緝犯,犯罪分子也常隱姓埋名藏在這裏。

劉支隊和曹支隊暗暗觀察,不時地有“三和大神”走進店裏,喊道:“老板,來碗掛壁面。”

這個忙碌的老板看著並不像是犯罪分子,很難想象他會綁架明星,監控拍到的三名嫌疑人也與他的體貌特征不太相符。

劉支隊和曹支隊開門見山,對面館老板進行了詢問。

老板稱這輛面包車是他幾年前在二手車市場買來的,只花了六千元,平時就是用來買菜。

劉支隊說:“你這輛車有沒有借給過別人,或者被盜過?”

面館老板搖了搖頭,說:“這破銅爛鐵誰會偷啊,人家要偷也是去偷奔馳、奧迪和寶馬車。”

曹支隊拿出監控拍到的三名嫌疑人的照片,讓老板辨認。

面館老板歪著頭,看著照片,照片很模糊,過了一會兒說:“這個人……有點像大頭。”

面館老板不太確定,又叫來老板娘辨認了一下,老板娘說:“是他,他的頭那麽大,好認。”

劉支隊問道:“大頭是誰?”

大頭是這家面館的洗碗工,案發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大頭也是“三和大神”。

在公園,在路邊,在小巷子裏,常常看到一群年輕人睡在地上,這些人的口音五花八門,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來到這裏不是為了打工,而是躲債,落魄到了極點,也就成了大神。

很難想象,這太平盛世,還有年輕人會落魄到餓倒街頭的程度。

他們並不是流浪漢,只是懶惰成性,真正的“三和大神”連身份證和手機都沒有,因為身份證和手機早已賣掉。沒錢了就去打幾天工,掙個幾百塊,然後就給自己放假。吃四塊錢一碗的掛壁面,喝兩塊錢一大瓶的清藍礦泉水,在五塊錢包夜的網吧裏睡一覺,再去賭幾把撲克,買幾張彩票,妄想著會中大獎。沒錢了再去打幾天工,做做日結,如此重復著混吃等死的生活,過一天算一天,很少去思考未來。

大頭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

面館老板只知道大頭姓彭,來自安徽,其他信息不詳。

劉支隊說:“你都不認識這個大頭還敢用他,還讓他開著你的車去菜市場買菜?”

面館老板說:“他常來我店裏吃面,我看他做日結也挺辛苦,就讓他在我這兒幹點活唄。”